行走在十月的海原大地,目之所及五谷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海原县创新举措,不断为特色优势产业挖渠注水,以项目做“引擎”带动产业兴,奋进的号角砥砺人心,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近年来,海原县聚焦“一主四特”有土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展高端肉牛主导产业和小杂粮、马铃薯、枸杞、瓜菜特色产业,优品类、提品质、延链条、打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迈进。
吃过早餐,贾塘乡王塘村村民马林虎来到牛棚给牛添饲料。2015年,外地打工的马林虎回到家乡,选择了养牛行业。在相关养殖惠民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下,马林虎家的牛从开始的1头牛,发展到了如今的50多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打量着圈里的牛,马林虎坚定地说。
近年来,海原县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紧盯创建国家级肉牛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自治区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目标,健全工作推进、利益联结、技术推广、政策支持“四项机制”,加快推进小散户转向家庭牧场、分散养殖转向出户入场(园)、粗放式转向标准化、大出大进转向户繁企育“四个转型”,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和海原县高端牛交易市场。并引进华润五丰6万头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完善6+1体系建设,打造“吃干榨尽”式全产业链发展,增加农民收益,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海原县农民人均来自牛产业的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40%。有望到2025年实现“人均1头牛,产值百亿元。”目标,真正让肉牛产业成为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农民致富的源头活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海原县因地制宜,以打造西北地区马铃薯育种中心、自治区小杂粮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清水河沿线枸杞生产基地、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建设“三带两园六基地”。制订《海原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先后建成马铃薯“四位一体”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万亩;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加工精细化、销售高端化”的思路,打造3个小杂粮种植核心区,建成万亩示范基地1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15个,建成年生产量3万吨,产值达3亿元以上小杂粮精深加工厂,实施小杂粮品级系列化开发,向保健、营养、快捷等方面发展,研发小杂粮方便食品、功能食品、地方小吃,满足消费新需求,提高附加值,小杂粮种植面积达35万亩;建成以红葱、芹菜、辣椒等为主的标准化冷凉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瓜菜产业种植面积达15万亩;枸杞种植面积达3.8万亩。
为全力促进产业高质量,近年来,海原县全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提档升级,健全“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准入、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创建自治区全域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国家绿色农产品(肉牛)标准化基地1个、国家绿色农产品(滩羊)标准化基地1个,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效发展。(全媒体记者 马彦军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