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媒体报道了很多关于孩子安全事故的事件,4名未成年人骑乘一辆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3名十多岁的学生私自游泳,发生溺水事件。我们在持续关注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要承担好自己的监管责任,确保孩子在接下来的假期生活中平安快乐!那么,孩子假期里,哪些安全问题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危险?遇到危险时如何急救?为此,专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刘老师通过本刊,为家长们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加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育
刘老师说:“暑期,因为天气炎热,很多学生私自游泳的现象不断增多,极易引发溺水事故。广大家长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孩子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下几点希望家长能够重视起来。”
(1)家长要时刻保持“四知”:知孩子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2)教育孩子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嬉闹,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江河湖塘边洗手、洗东西、抓鱼虾、抓青蛙等。(3)教育孩子要知晓“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尤其注意,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刘老师建议,平时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常叮嘱孩子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严禁乘坐无牌、无证车辆和超载车辆,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骑乘电动车,要戴好安全头盔。不要骑车逆行、不扶肩并行、不攀扶其它车辆,防止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社会活动安全教育、防电信诈骗
暑期大多数孩子会独自在家,刘老师建议家长们,提醒孩子不要轻信网上信息和外出会见陌生网友,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要私自给游戏账号、直播平台充值,避免遭遇网络诈骗;外出活动必须征得家长同意,不要与陌生人接触,更不要让陌生人带走。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关心孩子心理健康;要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参与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预防沉迷网络,家长该怎么做?
互联网是个虚拟的世界,但其中又什么都有,孩子沉迷其中,会慢慢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兴趣,或者将两个世界看做一体,最常见的便是常有新闻报道说孩子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针对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刘老师强调:“现在很多家长都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闲暇时间也不断痴迷于网络游戏中。所以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强化监护职责,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可以说服孩子多参加其它的兴趣活动。比如,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出去郊游享受温暖的阳光,也可以锻炼锻炼身体,或者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特长。”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
教育孩子不买不吃“三无”食品,不要到野外采摘青果进食,预防农药中毒。监督孩子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家中时要保持室内通风,做好卫生工作,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遇有紧急情况,要“见义巧为”,善用智慧取胜,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