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权在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演出现场。
秦腔吐新声,剧坛绽红梅。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出戏剧人才,加强黄河流域各省区戏剧艺术交流,给广大戏剧艺术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的平台,由中国(黄河流域)戏剧联盟、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聊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6月26日至7月1日在山东聊城市举办。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冯斌权凭借《秦腔牌子曲》在这次比赛中,喜获演奏一等奖。
“老百姓爱听的,我就觉得好”
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149名选手,经过4天8场的激烈角逐,用精湛的演技展现了京剧、秦腔、评剧、昆曲、川剧、黄梅戏、蒲剧、晋剧、藏戏、蒙古剧、陇剧、莱芜梆子、山东梆子等20多个剧种……回想刚刚参加完的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优秀青年演奏员冯斌权还是很激动。
“这次能和全国这么多优秀演员在一起交流切磋,特别难得。”冯斌权介绍说,为了能展现自己在板胡方面的专业水平,他特别选择了《秦腔牌子曲》作为比赛曲目,原因很简单,“这些年,每次下乡都会演奏这首曲子,老百姓爱听的,我就觉得好。”
《秦腔牌子曲》以秦腔音乐中的曲牌作为素材,采用了戏曲中曲牌联缀与板腔体相结合的手法发展而成的。乐曲极富浓厚的陕西地方特色,其中既含有声腔的润饰成份,又贴近板腔体艺术的结构,具有热情奔放,委婉动人,流畅自如的特点,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比赛当天,当冯斌权一曲拉奏罢了,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他的演绎下,豪放、昂扬、欢快、激情的《秦腔牌子曲》,层次清晰,对比鲜明,张弛有节,处理细腻,尤其是情融于中的神情专注,让广大听众听得如痴如醉。冯斌权感慨地说,对他来说,该曲末段的花彩快板,是技巧难度较大的一段演奏,从最初学这首曲子到现在,这段也是他最看中的,每一遍都是一次技艺的磨练和提高。
歪打正着与板胡结缘
说起学习板胡,冯斌权用“歪打正着”四个字来形容。
在固原长大的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戏曲,经常为了看戏,会逃学跑到土台子边看戏。他说自己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师问他有什么理想,他大声说“唱戏”,结果引来哄堂大笑;11岁那年,固原秦腔剧团招生,冯斌权可高兴坏了,为了抓住机会,他专门跑到家里学戏曲唱老生的亲戚家学习了一段唱腔,结果还真顺利考上了。
不过最初,冯斌权学的并不是板胡,而是学的表演。但没多久,因为个头太高,老师建议他改行学舞蹈试试。但看着学舞蹈的学生又是压腿,又是拔筋的,自己实在提不起兴趣,“最后老师说,不行学个乐器?刚好我大舅就是拉板胡的,老师一听就跟我说,那就学板胡。”冯斌权笑着说,“就这样,我就开始正式学板胡了。”
虽然一波三折,但真正开始学习,他可一点不马虎。苦练基本功、争取机会出去进修,有演出就上台磨练,总之,只要能提高技艺,该吃的苦,他统统欣然接受。不过,回想自己曾在兰州进修时的经历,他还是忍不住有点哽咽。
“当时我家条件不好,我只能租个简陋房子住。本来就没带多少钱,很快就弹尽粮绝了,没钱交房租、没钱吃饭。有一次饿了整整一天,刚好教我板胡的老师来看我,我没忍住在老师面前哭了起来。”冯斌权回忆说,得知自己的窘境,老师不但免了他的学费,还让他住在自己家,就这样手把手给他教板胡。“他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恩人。”
学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德行
2009年6月,冯斌权正式考入当时的银川市秦腔剧团。那些年,在剧团领导、老师的培养下,他拉了很多戏的曲目,在《宝莲灯》《金麒麟》《狸猫换太子》《火焰驹》《杨门女将》等传统戏和现代戏中,都担任板胡主奏。
“板胡,是为戏曲而生的乐器,它的音色高亢明亮,可以说表达的是秦腔的灵魂。”冯斌权介绍说,最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时,先练的不是乐器,而是唱功。“老师当时给我上课说,板胡的目的就是‘包腔’,所以她要求我必须先学会唱,了解一段戏唱腔的特点,才知道怎么用装饰音、弹打音等演奏技巧来配合表达。这个过程很难。当时练习的时候,我要是发挥得不好,老师一急,还会用脚踢我呢!”
如今说起自己的学艺之路,冯斌权哈哈笑了起来,他说自己很幸运,不管是身边的这些每日相伴的表演艺术家,还是有机会去进修拜师学艺,每一位老师传授的,都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德行,而这,也是他作为年轻的演员,最为看重的。“去年进修时我开始真正接触学习创作秦腔小戏,先后创作了秦腔小戏《我的自白书》、抗疫唱段《银川48小时》《抗新冠让我们众志成城》等作品,这也是我未来要重点去发展的一个方向。”冯斌权是个感性的人,采访最后,他想起自己刚考上剧团的那边,因为家里穷,去学校时穿的裤子,是妈妈用姐姐的裤子给拆补着改做的,鞋也破着洞,还露着脚趾头……“还好坚持下来了,未来路,长呢!”(记者 王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