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食用蘑菇中毒的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自治区人民医院供图
距本报刊发《路边采野蘑菇炖汤夫妻双双中毒入院》一文不足一月,又有4位患者因采食银川唐徕公园附近的野蘑菇接连入院。目前,一位48岁男性患者基本治愈,另有两位老人和一名少年还在治疗中。
7月21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朱嘉兴。据其介绍,第一位患者是48岁男性,7月15日食用了在银川唐徕渠边松树下采摘的野蘑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目前已基本治愈。18日来医院就诊的爷孙俩(73岁和14岁)因食用在金凤万达对面小树林采摘的野蘑菇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爷孙俩吃完蘑菇12小时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老人吃得多一些,目前已进入肝功能衰竭期。”
20日晚上,该院急诊科又收治了一位食用野蘑菇中毒的患者。“这名老人72岁,19日食用了采摘的野蘑菇,14小时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朱嘉兴告诉记者,“根据4位患者尿检和血检结果,确定他们体内的毒素是鹅膏毒肽,也就是说他们采食的野蘑菇里有剧毒的肉褐鳞环柄菇。”据悉,该院对4名患者均通过血液净化方式救治。
据悉,肉褐鳞环柄菇中毒主要分为4个时期:潜伏期,一般是6至12小时,甚至长达14个小时以上;潜伏期过后是肠胃炎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严重者转氨酶轻度升高;紧接着是假愈期,这个时期病人会出现短暂的好转;最后,就是突如其来的肝脏损害,病人会重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转氨酶急剧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多器官衰竭,死亡出现在5至14天之后。
今年气温高、雨水多,高温时间较往年提前,这也导致野蘑菇中毒事件频发。据了解,该院近两个月共接诊8例野蘑菇中毒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两位患者是低毒性,输液观察即恢复;另6人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这些患者采食野蘑菇的地点多在唐徕渠沿线及唐徕公园周边,我院将联合宁夏疾控部门在周边做宣传指示牌,希望起到警醒作用。”朱嘉兴说。
记者随后从银川市唐徕公园办公室获悉,就近期市民在唐徕公园采食野蘑菇中毒一事,21日下午,公园专门开会并通知各管理段、监察中队,在巡视时及时劝导,并要求各管理站职工看到蘑菇及时处理。
“雨水增多往往是毒蘑菇‘现形’的时候,肉褐鳞环柄菇受到雨水冲刷菌盖的鳞片会损失变色,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研究生导师徐飞表示,对于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还没有简易的科学方法,且蘑菇中毒症状复杂。因此,预防中毒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蘑菇,特别是松树下的蘑菇一定不要采食。(记者安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