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现代警务模式,牵动警力下沉乡村?如何提升科技支撑,赋能警力指向更加精准?如何有效治理乡村交通违法,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聚焦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中,针对警力下沉、数据赋能、服务升级等牵动工程,打造“乡村公路”上的数字警务室,通过前置性的配套警务模式变革,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自今年3月数字警务室运行以来,辖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下降15%、化解各类交通事故矛盾纠纷130余起,为群众累计提供应急服务260余次,实现让科技赋能,“照亮”乡村平安路。
数据赋能更高效
“卡点警力注意,有涉嫌超载的面包车向你方向驶去,请注意查控……”
3月25日凌晨4时30分,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和长城路交叉口,凭借精准的信息制导,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兴庆区二大队永通中队负责人马明带领大队民警,成功查处一起面包车超载的违法行为,将事故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在马明看来,能精准查处面包车超载,这得益于银川公安打造的乡村公路数字警务室。不同于以往的交通违法行为治理,数字警务室通过对春秋季农民务工出行、近期交通违法行为数据的分析,推送预警产品,让民警的精准设卡,走在了事故隐患爆发前。
近年来,银川公安深入推进警务机制、勤务模式改革,促进传统警务机制向主动警务、智能警务、精准警务、可视警务转变。
2021年,着眼助力乡村振兴,银川公安聚焦农用车载人、乡村道路超载等违法行为、事故隐患,打造6个乡村道路数字警务室,入驻交警中队,接入辖区路面监控、数据分析、模块运用等平台,下放资源权限,实现指挥、调度、分析、勤务的一体前置,将事故隐患化解在发生前,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用交警分局科技设施科科长穆晓铎的话说:“数字警务室让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数据赋能更高效。”
提升处置速度
坚持问题导向,银川公安深度研究,选址永通公路、良田镇和四十里店等6个“减量控大”重点区域,打造“扼守”乡村道路的数字警务室,在数据分析、精准用警基础上,完善交警中队入驻的配套运行模式,缩短接处警的物理距离,提升处置速度、态度和群众满意度。
3月24日16时,金凤区良田镇商业街发生一起机动车通过无信号灯路口未让右侧来车先行的交通事故,刚好被正在巡逻的银川交警金凤区二大队良田中队民警碰了个正着,固定证据、认定责任,向当事双方讲明法律法规,运用“交管12123”App网上处置,不到十分钟,事故处理完毕,回到离现场不到一公里的良田数字警务室反馈警情时,中队长尚涛才发现该警情还没反馈到分局指挥中心。
“过去接警,从位于宁安大街与盈南巷的大队出发,到达良田镇至少需要30分钟,处警速度慢不说,还容易引起事故双方矛盾,影响群众满意度。现在,驻扎在良田数字警务室,就近接处警,快速化解因事故引起的矛盾,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尚涛介绍说。
拉近警民关系
很多群众看见家门口建起了警务室,农闲时,抬腿就进来,询问民警驾照怎么考、车辆如何入户、违章了如何处理等问题。民警在个别答复的基础上,也更加了解群众的需求,在“千警进万家”走访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田间、地头和入户宣传,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理执法,把治理融入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现在农村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不挂牌照、农用车载人等现象下降约30%”马明说。
马明还讲起一个故事。3月初的一天下午,正值沙尘天气,永固村路边公交站台,70多岁的王阿姨等公交车准备去掌政镇的新房子看看,被风吹得直打哆嗦。了解情况的马明二话没说,用车把王阿姨送到了掌政镇。
帮司机修理抛锚的货车、送生病的孩子就医、送迷路的老人回家……在马明记忆中,自从驻扎数字警务室,像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正是无数这样的小事拉近了警民关系,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公安工作、更加支持公安工作。(记者 申东 通讯员 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