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制成的饲草颗粒。
说到秸秆利用,很多人认为它就是将不能焚烧的秸秆想办法处理了,其实,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如今在银川市,秸秆不仅得到了良好处理,还产生了效益,更重要的,秸秆再利用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产业化。秸秆经济,正在用实实在在的产值、利润来注解这个新产业。
秸秆埋地下 开出致富花
这几天,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村民冯建国正在黄瓜棚里忙碌,棚里的黄瓜长势喜人,这两年来,一项新技术让他持续增产增收。
“一茬下来可以产11500公斤黄瓜,从开始摘到拉秧,我算了下,要比以前增产30%。”冯建国说。冯建国的增收诀窍,就是银川市正在推行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它以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转化为有机和无机养料。
金贵镇银河村拥有2300多栋温棚,是贺兰县的蔬菜大村。为了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银河村利用“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冯建国告诉记者:“刚开始政府鼓励大家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由于对这项新技术不了解,村民觉得有风险不做,后来政府给予补助,大家开始尝试使用。现在大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补钱咱们也做,慢慢地从被动变成主动。”
据统计,2020年至2021年,银川市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通过补贴方式,年均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面积达2000亩,两年下来累计推广4000亩。
秸秆编成物 蹚出致富路
稻草,同属于农作物秸秆类,以前大家都是一把火烧了,现在,一亩地稻草的价格已经达到500元以上。
价格上涨的原因是水稻秸秆深加工以后,可以制成草帘、草袋、草垫和草绳,用于绿化、治沙、钢铁企业的产品运输等方面。
近日,在灵武市文武草制品专业合作社,四台机器正在不停歇地生产草垫。合作社理事长孙武告诉记者:“1988年人工编草垫,一天能出40个,现在机器一天能编5000条,我们也从个体户变成合作社,致富路子慢慢蹚出来了。”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原料出现缺口,稻草采收范围不断扩大。以前就在灵武市收,现在孙武开始到吴忠、青铜峡、贺兰等地收。
在产品终端,客户需求量大,又促使草制品企业互相合作,形成共同体。合作社成员吴建国告诉记者:“有的大单,得共同招标才能完成。”
据介绍,合作社年销售收入在8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上千人,并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王家嘴村草编园区,入驻草编企业16家,每年收储的稻草、蒲草、芦苇等达5万吨。这5万吨原料,被加工成各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秸秆压成粒 养殖户抢购
秸秆的充分利用还助推了饲草产业发展。灵武市欣兴饲草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玉米秸秆、田间杂草、芦苇等为原料制作各种饲草颗粒的企业。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灵武市享成养殖家庭农场,经营者纪瑞华饲养的羊膘厚体壮,以前,他喂的是玉米秆、稻草加玉米,现在,他喂的是欣兴饲草生产的秸秆草颗粒。
“传统喂法浪费比较多,喂秸秆草颗粒,羊吃得非常干净。首先节约了成本,第二就是减少了我们的劳动量,以前自己买秸秆,还得粉碎,至少需要三到四人,现在一个人就足够。”纪瑞华说。
目前,欣兴饲草公司年可产7.6万吨饲草颗粒。总经理李怀武告诉记者:“现在饲料特别受欢迎,很多养殖户抢购。以前老百姓烧草,现在老百姓卖草,哪怕有一吨杂草,他们都用手扶拖拉机拉到我们公司变成现金,真正变废为宝。”
据统计,银川市已培育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经营主体20家,年可消纳加工处理秸秆19.7万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95%。
(记者 卜令峰 闫红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