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友很纳闷:怎么寒冬一到,平时控制不错的血糖蹭蹭就上去了?有时血糖还忽高忽低的?其实,季节的变化对血糖是有很大影响,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季是一年当中血糖最容易波动的季节。这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代谢减慢,从而使血糖升高。那么,糖友们如何稳住血糖,安全过冬?
为何冬天血糖更难控制?
进入数九天后,糖友李阿姨中断了每天的广场舞运动,开始在家“猫冬”。但最近,李阿姨测血糖时发现连续几次都超过正常范围,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血糖仪因为太冷“失灵”了。李阿姨和群里的糖友们聊起来,很多糖友都抱怨说冬天血糖容易波动,比夏天难控制。
对此,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董朝侠分析,冬天,糖友户外活动减少、进食较多等生活方式的变化,使血糖升高的情况较易发生。“冬季室外温度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外出运动明显减少,在家也不太活动,原本的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被打破,血糖升高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冬季寒冷往往会消耗更多的热量,人们普遍的食欲大增,不自觉会进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如火锅、甜点、坚果等,这也是导致冬季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
在冬季当出现血糖升高时,糖友应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饮食、运动情况,看是否饮食不节制、运动量减少,如有的话,应及时改正。如果血糖连续1~2周不能恢复正常,则建议找专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波动危害大
每到冬季,董朝侠医生都会叮嘱患者测血糖要较平常勤一点。“血糖监测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应保证每周测1~2次全天血糖,如果身体不适要随时监测。除了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餐后血糖可能会比较高。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同样可能引起全身大小血管以及神经等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还要警惕血糖变异性(即血糖波动)。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有些糖友的血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其带来的危害,往往比单纯高血糖更严重。
“这是因为血糖波动会损伤胰岛细胞,使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减弱或者丧失,血糖愈加难以管控。血糖变异性作为血糖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与糖尿病患者的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如低血糖风险、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即便单次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得比较好,但是血糖波动比较大,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肾、视网膜等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病的并发症同样不可避免。”董朝侠医生提醒。
稳住血糖,安全过冬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该如何做好自身管理,稳住血糖?董朝侠医生给出几点建议。
保证居住环境的温度适宜,及时增加衣物,避免过度寒冷刺激人体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分泌过度。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好的降糖良药。如果户外运动比较寒冷,建议糖友可以选择一些室内的运动,如在家打太极拳或者做瑜伽、健身操等。糖友可以选择一些宽敞的楼道或其他地方,反复来回走上二三十分钟,也可达到锻炼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轻体力的家务劳动。
糖友冬天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不能一味地选择高热量食物,可适量增加高纤维、高蛋白食品,如蔬菜、豆制品、鸡蛋、牛肉等。并不是所有粗粮都适合糖友吃,如大黄米、糯米饭、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餐后血糖甚至比白米、白面更高。另外,相同的食材用不同的方法烹调,其升糖能力也有大大的差别。比如淀粉含量较多的食材,蒸煮时间越长,越软烂,越容易消化吸收,升糖速度越快,越不适合糖友。
此外,过度的喜、怒、忧、悲等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糖控制。情绪波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诱发血糖升高,还可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友应保持情绪稳定。
小贴士
冬天测血糖前先搓搓手
王阿姨患糖尿病快10年了,平时主要在家监测血糖,随着天气变冷,王阿姨又遇到了多年的老问题,采血时手指血量总是太少,有时甚至要挨两针。
糖尿病患者本身末梢循环较差,天气寒冷更是“雪上加霜”。“有些糖友像王阿姨一样,测血糖时会发现血液出不来,或出来的很少。所以,此类人在测血糖之前搓一搓手指,将手搓热,或是用温水泡泡手,待手感到温热时再采血,以保证血糖值的准确性。”董朝侠建议。
提醒
糖友餐后也可能低血糖
“吃完饭,血糖就上来”。这句话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很熟悉。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饭后2小时,仍会表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等,一测血糖比正常的还偏低,这种低血糖症状属于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在进餐后2~4小时。
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的患者,其胰岛素释放滞后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当血液胰岛素浓度达到高峰时,血糖水平已经下降,多余的胰岛素会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下降,就形成了低血糖。这类患者一般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减少低血糖发生。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