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鹨。(祁瀛涛 摄)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祁瀛涛 文/图)“这就是贺兰山岩鹨!”1月4日,记者从宁夏观鸟协会副会长、成都观鸟会理事齐麟处确认,记者于1月2日在沙坡头一处荒漠中拍摄的鸟儿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贺兰山岩鹨。
贺兰山岩鹨是以贺兰山命名的两种鸟类之一,另一种为贺兰山红尾鸲,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贺兰山红尾鸲在贺兰山偶尔可见,但贺兰山岩鹨却在贺兰山上未曾发现,近些年该鸟的记录均在内蒙古,宁夏关于该鸟的记录则是在三十多年前的中卫沙坡头迎水桥和高墩湖。在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现存有1986年和1987年采集于此处的标本,在此后三十多年间并未有该鸟的消息。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贺兰山岩鹨标本。(祁瀛涛 摄)
记者曾于2021年2月16日、12月11日和宁夏观鸟协会鸟友一同去中卫找寻未果。年末得知鸟友沈岩在中卫拍到贺兰山岩鹨后,2022年1月2日记者与宁夏著名观鸟达人@第3只眼 再次前往中卫沙坡头,经过一天的努力,终于在一处荒漠中拍到贺兰山岩鹨。
据相关资料介绍,贺兰山岩鹨是岩鹨科、岩鹨属小型鸟类,体长14-16厘米。头棕褐色,背淡皮黄褐色或沙褐色、具暗色纵纹。两翅暗褐色具白色翅带斑。颏、喉和胸烟灰色或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形成明显的鳞状斑,其余下体乳白色或棕白色微具褐色纵纹。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带,野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脚土黄色或肉黄色。主要栖息于有沙漠植物分布的高原沙漠、戈壁滩和半荒漠地带,尤以沙漠边缘地带的戈壁、沙丘灌丛和人工防护林中较常见,也栖息于有成片沙枣、沙蓬、沙蒿等沙地植物的沙漠、戈壁滩灌丛和人工沙枣林,而且是最喜生境,有时也见于荒野、农田和山脚林缘地带。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善于在沙枣等灌丛中穿行和藏匿,遇惊则垂直起飞,四散奔逃。主要以昆虫和沙地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