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一场简朴而肃穆的遗体告别缅怀仪式在宁夏医科大学举行,宁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宁夏医科大学的部分师生前来参加,为一名可敬的“老师”送行,她是宁夏第74例遗体捐献者李珍。
59岁的她离世后捐献遗体
“我的母亲李珍于2021年12月20日上午9时51分因病离世,享年59岁。感谢大家能来送我母亲最后一程……”这是遗体捐献者李珍女士的儿子武子龙在告别仪式上的开场白,欲语泪先流,他几度哽咽。
武子龙介绍,母亲李珍生前曾是一名普通职工,40岁时不幸患病,退休在家休养,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大约5年前,家里一个亲人去世后捐献了遗体,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第一次向家人提出:自己过世后也想捐献遗体。
那时候,她的身体还不是很差,家里人没有当真。今年上半年,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李珍再次提起了这个心愿,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我母亲说,她的一生平平淡淡,家庭社会给予了她很多,她觉得很幸福,也很知足。虽然不是宁夏人,但是生在长在这片土地,对这里有着深深的依恋,她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助力宁夏医疗科研事业发展。”武子龙说。
面对母亲的愿望,武子龙和父亲默契地点了头,同意了。在他们看来,尊重和支持母亲(妻子)的决定,是家人能够给与的最真诚的爱。今年7月1日,李珍正式与宁夏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
“我母亲愿意用自己沉默的身躯,做广大学子的无言良师,她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也是我的榜样。”武子龙含泪说。
短暂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武子龙和家人最后一次凝望着亲人,深深鞠躬,默哀缅怀。屏幕上播放着母亲生前的影像,他一次次泪目。“母亲她总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大贡献,可我不这样认为,她把家里的一切责任都承担了下来,我觉得她非常伟大,也很感谢她的付出。”武子龙哽咽着说。
1999年至今,宁夏有遗体捐献74例
在医学界,遗体捐献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医学生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第一步就是从“大体老师”身上学习。
秦毅是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教授,从事解剖学教学研究已有30余载。他告诉记者,自1999年第一位“大体老师”至今,宁夏医科大学已接收74位遗体志愿捐赠者。近年来,遗体捐献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公众的积极响应,遗体捐献的社会知晓度、公众支持度明显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并能够说服家人,离世后完成遗体捐献。“今年在疫情影响下,依然有11位‘大体老师’来到了我们学校,为我们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此,我向所有的遗体捐献者及他们的家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秦毅说。在他看来,遗体捐献者不仅仅是医学教育上的无言良师,他们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更时刻感染和激励着学子们,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做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而为了悼念志愿捐献遗体的逝者,宁夏医科大学自2012年起连续7年开展向逝者及遗体捐献者致敬的活动,表达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之情。
记者从宁夏红十字会获悉,截至2021年12月22日,宁夏成功实现器官捐献3例,眼角膜捐献15例,遗体捐献74例。捐献器官志愿登记19600名,捐献遗体志愿登记13203名。(记者 沈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