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小蜜蜂酿出了老百姓的甜蜜生活。王迎霞摄
开放的公园、大型的绿地、蜿蜒的泾河水、密布的行道树……凡是来到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游客,无不为“花成带、绿成片、树成阴”的景色所惊叹。这个坐落于六盘山腹地的小县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斩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荣誉。
相较于蝶恋花,“蜂恋花”意义更为深远。如何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泾源县强基固本的举措之一就是发展中蜂产业。
然而,与养殖规模迅猛扩大相对的,是技术服务的严重滞后与不足。
针对这一症结,泾源县科技局决定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专门从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挑选出骨干力量,激活中蜂养殖队伍,放大指导服务效应,通过传帮带方式为农户提供“六统一”服务。
他们给这种模式起了一个名字——“大手拉小手”。
特色产业急需技术指导
“蜜蜂跟牛羊不一样,如果这个区域不适合生存,主人对它也不够善待,蜂王就领着蜂群飞逃了,你拦也拦不住。”家住泾源县泾河源镇北营村的冶连荣说。他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养蜂,是远近闻名的“蜂专家”。2014年,34岁的他捕捉到中蜂产业发展新机遇,创办了全县首家蜂业合作社,带动36户农户走上一条“绿色致富”路,第二年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
初冬的六盘山,绿装正在逐渐褪去,辛劳了半年多的蜜蜂都在蜂箱安静越冬。谈起养蜂诀窍,冶连荣总结了两条:“最起码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另外就是掌握附近的蜜源植物。”
泾源县是一个“天然蜜场”。这里地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是宁夏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森林水源涵养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0%,植被覆盖率达90%,境内无工厂,拥有各类蜜源植物超过40科130种。
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收益高、男女老少都能干,泾源县因此素有养殖中华蜜蜂的传统,也将其列入四大重点特色产业之一。但要在青山绿水中酿出“甜蜜产业”,没有专业技术支撑是做不强的,尤其是越冬和四季管理技术急缺,现有技术人员根本服务不过来。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探索总结出‘大手拉小手’的养殖模式,着力加大全县中蜂养殖培育扶持力度。”泾源县科技局局长冶宝平说。
科技局从中蜂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筛选出27名法人科技特派员,每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吸纳5个养殖经验丰富、具备技术力量的自然人科技特派员,每个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再服务10户农户。确定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和自然人科技特派员一共可捆绑指导服务1500户,基本覆盖全县中蜂养殖基地、合作社、大户及帮扶户,为蜂农提供蜂源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他们高效养殖。
法人科技特派员既是泾源县“大手拉小手”科技特派员传帮带模式中的“大手”,冶连荣创办的蜂业合作社是全县27个“大手”之一。
“1+5+10”运行服务机制
模式确定了,如何保证效果,这很关键。
泾源县中蜂产业这一“1+5+10”的科技特派员运行服务机制,规定法人科技特派员和自然人科技特派员为农户提供六大方面的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蜂种、统一采购蜂箱、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指导服务、统一疫病防控、统一产品销售,形成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
“首先要让这27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他们发展壮大了,再带动推广示范其他蜂农,这样才能把全县的中蜂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冶宝平表示。
对于“大手”,科技局从培育蜂王到繁育蜂群,都给予科技项目支持。
“别看养蜂投资小,但技术含量很高,只要一得病就是群体性发病,不懂技术,连它们的尸首都找不到。指导农户跟自己单干不一样,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冶连荣说。
从上门送技术到免费送蜂王,从春季繁蜂到秋冬保温,冶连荣总是亲力亲为。他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随时解决蜂农养殖难题,即使在疫情期间,这项服务也没有停。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科技养殖优势,冶连荣又在六盘山森林公园附近建起一个中蜂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扶持村民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养殖能手。如今,他的养蜂基地已成为全县蜂农的“田间学校”,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培训3000多人次。
经过统一引种、繁育、指导,泾源县中蜂产业的“大手拉小手”模式开展3年来效果显著。以前全县中蜂死亡率较高,越冬率不足30%,新模式推广后提高到82%。
六盘山镇养蜂大户吴金成骄傲地说:“5年前我们到邻省的县里去考察,觉得人家水平咋那么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养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再考察时一看,邻省已经赶不上我们了。”
记者了解到,泾源县对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成效进行考核,按照三档兑现奖励;引进专门蜂业公司统一收购加工,确保产品销路。用泾源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常志福的话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从“以人养蜂”到“以蜂养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泾源县给出的答案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小蜜蜂酿出了老百姓的甜蜜生活。
据泾源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晓红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全县目前扶持创建中蜂养殖示范场40个,建成了西北最大的蜂蜜加工企业,培育稳固养蜂户1256户,培训中蜂养殖人员5690人次。全县蜂群养殖规模达到3.5万箱,年产蜂蜜约30万公斤,年产值超5000万元,蜂农户均年收入达2.3万元。
泾源县组织骨干成立了中华蜜蜂产业协会,成功注册“六盘山土蜂蜜”商标,10家中蜂养殖合作社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宁夏天沐中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夏泾六盘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无公害蜂蜜产地认定,建立了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浅琥珀色半透明的蜂蜜,舀一勺入口,绵软甜润,余味悠长。加之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泾源蜂蜜”也因此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泾源中蜂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就说如何鉴定真正的土蜂蜜这一项,我们就有专门技术。”常志福透露,泾源县科技局去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检测试纸,5分钟就能出结果。
养蜂人都清楚,这个产业第一年“以人养蜂”,第二年“以蜂养蜂”,第三年以后就是“以蜂养人”了。这是一个从站起来、走起来到跑起来的过程。据悉,到“十四五”末,泾源县中蜂养殖户将稳定在2000户以上,蜂群养殖规模达到5万箱,年产蜂蜜50万公斤,产值1亿元以上,形成业态丰富、链条完整、联结紧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强保障、扩规模、提品质、亮品牌、拓市场。“今后我们还将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特长,由点对点服务转变为点面结合服务,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全产业链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给蜂业插上科技翅膀。”宁夏科技科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曾明表示。
治连荣的愿望则是,广大科技特派员能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推进全县中蜂产业提档升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于浩 马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