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浩浩黄河水,润泽着银川大地。如今,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正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而迎来新生。近年来,银川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用水权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提高输配水和用水环节效率,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最大效果。
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直以来,银川市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围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以节水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权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据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志刚介绍,该局先后编制完成《银川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2020~2030年)、《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并制定了《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等。同时,针对湖泊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等问题,银川市又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转变用水观念以及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完善城市节水法规制度,以依法节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等手段,进一步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
2019年12月29日,随着银川市西夏水库储蓄的黄河水奔涌流入南部净水厂,输送到市政管网进入千家万户,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一期工程宣布正式通水,180万居民喝上了黄河水。该项工程采取城市内闭合环状水网供水路径,连通补充城市居民用水资源,既改善了城市饮用水水质,又保障了城市用水安全,实现了银川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历史性突破。
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表示,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突出解决了目前银川地下水资源水量不足,一些水源地已经达到极限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下漏斗等问题,工程实施后银川实现了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双重水源地模式,极大提升了居民供水安全保证率,解决农村水源单一、分散、水量不足等问题。
通过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以黄河水替代地下水水源,银川市对全市核查登记在册的5226眼自备井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18眼,我市超采区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水位分别同比上升3.24米、5.45米和3.17米,分别位列全国108个存在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城市中第4名、第1名和第2名。新建项目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定额管理制度,各县(市)区均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全市自备井计划用水量下达率达100%。
用水权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为此,银川市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深入实施用水权改革,严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统筹利用好非常规水,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了确保改革任务落得了地、见得着效、结得出果,银川市构建了党委领导、横向联动、上下贯通、职责明确、落实有力的工作机制,提升改革“中间一公里”的统筹能力和“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能力,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记者了解到,银川市决定将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夏德森农业专业合作社等10个用水权改革示范点入手,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点上突破、面上推进,通过先行先试为2022年全面推进用水权改革工作积累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而贺兰县作为全区5个试点县之一,正在有序推进“建立农业用水权交易收益分配机制、推行“合同节水+水权交易”模式、建立地下水监测信息平台、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项试点任务。探索“合同节水+水权交易”,与第三方签订现代化生态灌区投、建、管、服一体化PPP框架性协议,2022年建成后,预计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48提高到0.55,每年完成农业节水约2600万立方米。目前已将1000万立方米黄河水使用权挂牌交易,完成533.4万立方米的水权交易。同时,结合已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4条自流支渠及6条扬水渠作为典型渠道,重新核算供水成本,确定0.067元/立方米的终端水价。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水权改革中,银川市计划把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实现再生水与城市生产、生态用水互连互通,突破创新,加快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水权收储和水权交易,盘活水市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
“我市将以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划定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再生水利用试点区域,统筹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城市绿化和生态补水等。推进污水处理企业、再生水运营企业等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以需定供、分质用水。通过试点探索,编制生态补水、城市绿化等再生水利用技术规范和管控措施,编制污水资源化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实践案例向全区推广。”梁志刚介绍。
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
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普及、节水减排开源、科技创新引领五大节水行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主任张延祝告诉记者,在农业节水方面,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21.71万亩,全年压减水稻4.72万亩,完成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任务的100%。全市已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测控一体化闸门覆盖区全部按照计量系统测定的水量核算水量水费。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已完成“高效节水”推广模式,三区正在开展此项工作,基层水管组织、农田水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据张延祝介绍,在工业节水方面,从2020年起,银川市建立了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在年用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设立水务经理(主管)和专职水管员,负责单位节水用水日常监管。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企业,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下达了用水计划。张延祝表示,银川市水务局将对纳入监控名录的重点用水单位进行监督,用水单位如果超计划用水将根据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征收水费。市水务局将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取用水单位变化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并公布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节水征文大赛、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开放日活动,以及节水进社区、学校、单位和企业等节水宣传活动,形成行业主导、教育配合、校社互动、学生参与的节水宣传教育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出了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浓厚氛围,公众的节水意识显著增强。”董建华介绍,今年银川市申报创建2家企业为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申报8家高校为自治区级节水型高校,全市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率达到90%以上。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水效率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水资源“三条红线”多年来均未突破。
下一步,银川市将以用水权改革为中心,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取水许可监管、水权确权、自备井关停、节水载体建设等重点工作,逐步实现取水有许可、用水有计量、管水有制度,做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