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遗址考古第一地点。
近日,首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培训)研修班在宁夏水洞沟遗址为期3个月的培训顺利结束,与此同时,宁夏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今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告一段落。
培养一批适应考古领队工作需求的力量
今年6月29日,首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培训)研修班在宁夏水洞沟遗址开班,来自四川、山东、山西等地的9位学员(正式)和数十位硕、博士志愿者参与。在3个月的培训期间,学员从重点课程、野外操作实践、材料整理和标本观测、简报报告与论文撰写等方面展开研修。
旧石器时代考古是考古学研究时段的序幕篇章,对研究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明的直根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力量一直不足,特别是各省区市研究机构相关专业人员队伍规模小。“新世纪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该遗址再次进行了持续发掘,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料,也培养了一批旧石器时代考古人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水洞沟遗址研究院副院长王惠民说,此次研修班的开展,也是把多年摸索出的经验成果,以及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考古发掘方法与流程共享,以培养一批适应考古领队工作需求的中坚力量。
第一地点文化层发掘完成70%
此次研修班是以水洞沟第一地点的发掘为契机,而今年的发掘是该地点自2018年以来第四年度的考古发掘,也属于2014年开始的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
“这次我们又发现了一批石器,以及火塘等遗迹。”王惠民介绍,石器主要显示了勒瓦喽哇技术和莫斯特技术、奥瑞娜技术。这种石器在此前的发掘中也出土过,但远没有此次发掘出土的这样集中完美,数量巨大。当数量足够大和类型更加丰富时,能帮助研究人员对当时人类活动做出更准确的推测。而火塘也很特别,因为一般火塘在平地上,这次发现的火塘在坡状地层中。
今年的发掘结束,水洞沟第一地点的文化层发掘工作大约有70%完成了,剩下30%明年继续发掘。王惠民说,目前有两点收获。一是对旧石器时代水洞沟遗址主要文化层的文化类型做了初步的认定。水洞沟遗址发现了旧石器中期的文化元素,比如起源于欧洲的勒瓦喽哇技术和莫斯特文化的技术,还混合了旧石器晚期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类型在水洞沟遗址文化的综合发展脉络和传播路线上目前已基本厘清。
第二点是关于埋藏地层关系方面有了更多了解。此前工作由于发掘面积较小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对水洞沟遗址,特别是第一地点的地层埋藏情况认识比较简单,遗址的年代测定手段也较少,并且缺乏精细化。“此次发掘运用了国内外的先进仪器,多种技术手段,对遗址的测年、动植物环境、埋藏沉积进行了详实的取样分析,今后我们对于水洞沟遗址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