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射门!”秋日暖阳下,初中学生小田和同学们在校园绿茵场上欢快地踢足球。他们向记者吐露心声:“现在作业压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户外活动多了,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以来,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后,海原县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深度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业总量“大缩水”
作业多、写得慢,常常写到深夜,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听课效果。“现在作业量大缩水啦,在课堂上和课后服务时间就能完成,回家不用写作业,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有时还帮妈妈干家务,晚上9点多就睡觉了。”小田说。
“作业基本1个小时就能写完。”日前,海原县第二中学八(3)班班主任、数学老师田风荣说,前一天的数学课,课堂作业是写出5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家庭作业是《学习之友》中实数那一节的1页。老师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分层布置作业,“也就是不同的学生,作业量和难度不同,但在课后服务时间,老师指导学生都能在1小时左右完成。”
“小学生作业就更少了,一二年级没有家庭作业。”海原县第七小学二(3)班班主任李霞介绍,低年级目前主要是抓识字量,平均一天写5个生字,课后服务孩子们把当天学的课文读熟即可,没有书面家庭作业。
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马天科介绍,为确保义务教育“双减”和“五项管理”的落实效果,教育系统工作专班紧盯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目标任务,构建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学段相接的工作体系,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见成效。“改革的目的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童年的幸福,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减负。”
针对“学生放学了,家长没下班”的现状,海原县中小学校在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的情况下,扎实开展“5+2”模式课后服务。即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2小时内通过教体融合、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系列校园活动,让学生有收获,老师有服务。课后服务结束,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可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现与家长接送时间的“无缝对接”。
目前,海原县小学生二年级以上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不超过90分钟。小学生到校时间不早于7时50分,初中生不早于7时30分,高中生不早于7时10分。小学生上课不早于8时20分,中学生不早于8时。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休息不够、睡不醒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海原县第五小学副校长赵雷说,针对学生的睡眠管理,学校要求学生晚上9时20分要就寝。“每晚9时至9时20分之间,老师会在班级联系群里给所有家长发一个温馨提示:您的孩子到休息时间了。然后由家长督促孩子休息。”赵雷分析认为,学生睡眠达到10个小时,从目前孩子在校的精神状态来看,在对学生的睡眠管理上,家长与学校配合得比较默契。
学生体质更健康
中学生小威过去是个“手机控”,趁家人不注意就把手机带到学校,有时上课都在悄悄玩手机,让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五项管理”严格执行后,小威逐渐告别了手机,把精力放在学习和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上。
海原县加强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要求有限带入校园,并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教育引导。海原二中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带入校园需求的,必须由个人提出申请、家长同意,入校后由班主任保管。学校提供校园固定电话、班主任手机、办公室固定电话等,方便学生联系家长。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为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海原县各学校对现有图书进行全面排查,对违规读物及时清理。要求进校园课外读物每学年只能向学生推荐一次,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目前,各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掀起书香校园建设热潮。
9月28日下午,走进海原县第一小学校园,六(3)班学生在陈天芳老师带领下跳着动感呼啦圈体操舞,孩子们舞姿优美、活力四射。“每次从电视上看到运动会上啦啦队员跳舞,觉得可好看了,我一直想学,现在跟着老师已经学会了,以后有机会我也想当一回美少女啦啦队员。”女生田雪涵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
“孩子们参加感兴趣的户外运动,对他们的体质健康有很大提升。”陈天芳介绍,课后服务的第二部分,就是开展户外运动等活动,“紧张学习了一天,对学生精神上也是一种放松,所以他们都很喜欢。”
采访中,记者在海原各校园看到,大课间时间,各学校的兴趣小组、特色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红红火火。操场上,这边的学生在打乒乓球、摇呼啦圈、踢足球,那边的学生紧跟老师步伐,开心地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曳步舞;一间间文艺室内,学生们沉浸在各自喜爱的课桌舞、韵律操、书法、绘画、电钢琴、机器人创新、青花瓷描绘、彩泥手工等浓浓的艺术氛围中,轻松又快乐。
严格按照“五项管理”中关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要求,海原县各中小学校通过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活动中,体育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规范校外培训班
校外培训负担,是国家下决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搬掉的一座“山”。
一位高姓学生家长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最为人诟病之处,莫过于给学生制造负担、给家长制造焦虑情绪。“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家长认为,培训机构像这样贩卖焦虑的现状早该整顿了。
海原县教育体育局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行全面摸底和督查。经督查,该县民办培训机构登记在册共14家,全部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其中学科类11所、非学科类3所,没有规模办学和集团化办学现象。
教育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卫健、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整治,暂停8家、关停3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要求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不允许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对于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情绪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最近,海原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在转发一条关注度很高的公示内容:海原县教体局以公示“白名单”形式,将11家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求培训机构不得使用居民住宅、租赁或借用中小学校校舍、场地作为办学场所。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动态清零无证机构。保留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坚决杜绝培训时间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时,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切实保障学生、家长权益,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营造教育新生态
学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与素养的主阵地。海原县在做好“双减”“五项管理”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助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选拔学校负责人、思政课骨干教师67名,通过开学第一课、党史宣讲、专题培训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持续推动戏曲、剪纸、陶艺等进校园,帮助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打造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篮球特色学校,推动校园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普及推广。
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海原第四幼儿园、第六幼儿园投入使用,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为5所乡镇学校新建宿舍楼、餐厅,持续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乡村办学效益和质量双提升。“一校一策”推动落实“五项管理”细则。
教研引领增活力。充分发挥22个“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推动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在“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双重带动作用下,有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强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通过22个标杆校、示范校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各学校发展齐头并进。
“我们统筹安排海城学区等8所超编学校112名教师,到海原县第二小学等6所缺编学校任教。高中选聘教师50名,学校撤并38名教师安排到县城学校任教,37名公费师范生教师安排到高中任教,盘活教师资源,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海原县教体局副局长岳海伟介绍,通过统筹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以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县城学校带农村学校,采取“一拖二、一拖N”等方式,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通互联,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整体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海原县积极构建校园治理“11353”工作体系,提升校园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全县总计安装了5107个校园监控,覆盖率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设备覆盖到村级完小,联网率达到100%;各校配置专职保安245名,配备率达到100%,必要的防护设备全部配全;各中小学、幼儿园设置“护学岗”率达到100%。
海原县把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摆在突出位置,提高教育公平普惠的温度,有效推动“互联网+”条件下教育理念变革和“双减”“五项管理”模式下教育新生态的形成,助力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时代迈进,切实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 王文革 文/图)
整齐壮观的校园。
小学生追逐“足球梦”。
海原县第七小学老师点评学生的彩泥作品。
孩子们认真学琴。
书法课堂。
海原二中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
海原县第七小学学生在绘画。
课间乒乓球区热闹非凡。
学生绘制脸谱。
学生练习孔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