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9月7日是白露节气,时至仲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很大。中医专家建议,白露过后,我们的养生保健也需适时做出相应调整,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秋冻”也要适度,尤其要护好肚脐、后背和双脚。
1 滋阴润燥,多喝粥
白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被秋燥所伤,此时饮食应当以养阴润燥为主,不能一味进补。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骞建议,“饮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另外,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
白露季节,可以多喝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薯粥、玉米粥等。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
另外,这个时节更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每天早晨可以用清水润润鼻腔,夜间在屋内放一盆水保持空气湿润,都是缓解秋燥、润肺气的好方法。
2 后背双脚,要护好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之后,阳气逐渐收敛,而阴气开始盛行,天气渐渐转凉,日夜温差较大。“因此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能够做到早睡早起,以保持人体阴阳调和。秋天的早上空气清新,早起适当活动,有利于使肺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活力。”张骞认为。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告诫人们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要再赤膊露体,否则容易着凉。俗话说“春捂秋冻”,科学的“秋冻”能提高身体抗寒能力,但是年老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的人群是不适合“秋冻”的,即便是健康人群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秋冻,不能过度地为冻而冻。尤其是身体有三个部位一定要保护好:肚脐、后背和双脚。肚脐内通五脏六腑,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双脚如果着凉,会大大降低人体抗病能力。
3 强健身体,防悲秋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秋色宜人,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是此时节养生重点之一。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
白露至,秋风起,草木也要开始凋零。此时节,人们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尤其是老年朋友,可多到户外活动活动,晒晒太阳,找老友聊聊天,保持愉悦的心情。
4 泡脚搓耳,养肾气
“天气转凉,不少人会出现手脚冰冷、乏力等症状,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张骞建议,坚持温水泡脚有助于祛湿,防秋燥伤阴、伤肺,促进血液循环。泡脚水温以40℃为宜,每次泡20~30分钟。但要注意的是,饭后不要立即泡脚。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以温为补,所以秋天也可以经常搓一搓耳朵和腰部,以养肾气。
秋季还可以通过拍打肺经的方法来通经络: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时,用掌从两侧胸部也就是由肺经的中府与云门穴开始由上而下拍或捶,呼气时从下自上拍或捶,力道以皮肤感觉微刺痛与发热为准,持续十分钟,最后用手背随呼吸叩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另外,经常按摩位于足心的涌泉穴和位于内踝上三寸位置的三阴交穴,也能够起到养阴润燥的效果。
TIPS
白露药膳食疗
▲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约60克,柿饼30克。先把薏苡仁煮至烂熟,而后将山药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补肺、健脾、养胃。
▲玫瑰百合麦冬粥
取玫瑰、百合各5克,麦冬15克,麦冬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再加麦冬汁及玫瑰和百合,同煮为粥,每天早晚服用。可行气解郁、滋阴润肺。
▲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约60克,柿饼30克。先把薏苡仁煮至烂熟,而后将山药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补肺、健脾、养胃。
▲玫瑰百合麦冬粥
取玫瑰、百合各5克,麦冬15克,麦冬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再加麦冬汁及玫瑰和百合,同煮为粥,每天早晚服用。可行气解郁、滋阴润肺。(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