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城镇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推进会。根据6月4日召开的自治区“四大提升行动”部署推进会,我区将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全面拓宽增收渠道,让老百姓“钱袋子”更鼓,获得感更强。确保“十四五”末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年均增长6%左右,收入水平走在西北地区前列。
催生培育更多小老板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
在抓创业兴产业方面,实施创业服务提升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创业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新服务”创业帮扶机制,建立援企稳岗长效机制,加大减税降费实施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实施创业孵化提升工程。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催生培育更多小老板、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夯实居民收入提升基础。
确保不挑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一周内上岗
在抓就业稳预期上,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完善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政策措施,统筹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持续推进就业见习计划、机关事业单位实习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引导更多毕业生到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
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行动。全面落实岗位补贴、见习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大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优先帮助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实施精细化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缩短长期失业者失业周期,确保不挑单位、不挑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一周内上岗就业。
“十四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3万人
在抓培训提技能上,将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实施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计划、百万青年培训计划、“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等专项培训计划,“十四五”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次。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公共实训基地等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全区每年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十四五”培养高技能人才2.5万人。
此外,将实施急需特色骨干专业建设计划。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我区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技工院校,每年遴选两个急需特色专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每年选拔30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每年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岗位骨干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十四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3万人。
足额发放老百姓“养老钱”“保命钱”
在抓分配强保障方面,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向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倾斜政策,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政策和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政策。完善体现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推进高校、科研院所按规定自主分配、决定绩效工资。
在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全面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和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一线职工和中低收入者工资合理增长。
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促进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提升社保待遇,全力保障老百姓的“隐性财富”,足额发放老百姓“养老钱”“保命钱”。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和落地,以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为城乡居民减少支出、增加收入。
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尽量不裁员、少裁员
发挥集体协商劳动关系重要作用,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尽量不裁员、少裁员;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与此同时,将加快制度体系和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实施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评价、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欠薪“黑名单”管理,推广“互联网+劳动监察”,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化水平,实现劳动保障维权“一网通办”、全国联动。健全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体系和劳动权益保护机制,开展根治欠薪执法专项行动,让劳动者务工能挣钱,而且及时足额拿到钱。(记者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