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一组组让人惊恐的数据和画面,再次暴露了烟草的巨大危害,也使许多吸烟者看得心惊胆战。可一阵“电闪雷鸣”般的曝光过后,公共场所吸烟者仍随处可见、餐馆里禁止标识形同虚设、吸烟者依旧痴迷于吞云吐雾等身边的镜头告诉我们:控烟、禁烟路漫漫!
烟草烟雾中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至少69种能致癌。我国烟民超3亿,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全球10%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和全球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吸烟和吸入二手烟。毋庸置疑,吸烟有害健康已成共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也早已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家有关制度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各地也陆续制定了自己的“禁烟令”。但令人遗憾的是,禁令之下,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令不够“硬”。查阅全国的“禁烟令”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控烟法律法规,这导致各地禁止吸烟的场所不统一,可操作性不强。各地虽然自行出台了“禁烟令”,但处罚尺度不一,威慑力不足。公款吃喝、酒驾等顽疾为何能渐渐治愈,是因为背后有“八项规定”“酒驾入刑”等铁律铁规撑腰。当道德约束效果不佳时,法律就得及时“站出来”。显然,面对越来越高的全面禁烟呼声,我们亟需一部刚猛的全国“禁烟令”,为大家解决具体禁烟场所、执法主体、处罚措施和强度、如何监督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以此形成全民依法控烟的氛围,让在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的人如过街老鼠。
令不行、令不通。北京市实施“禁烟令”数年能取得“二手烟暴露率大幅下降,吸烟者持续减少”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得到了有效执行。笔者在北京出差曾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一顾客刚在餐厅点上烟,不但服务员上前进行了告诫,连旁边的顾客也发声劝阻。同样,之前上海市开出了3万元的控烟违法场所顶额罚单广受称赞,就是因为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并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反观我们身边,虽有“禁烟令”,许多公共场所也张贴了“禁止吸烟”等标识,但至今开出了几张罚单?有几家单位真正做到了公共场所无烟?有多少商家和市民及时站出来制止过违规吸烟者?……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人人面对违规现象保持沉默,制度注定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们既渴求严厉的制度,更渴望严格的执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控烟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但不能因此而气馁,相反,这更加鞭策我们,当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去应对控烟、禁烟问题。我们相信,虽然全民禁烟控烟有难度,但只要制度给力、方法得当、执行到位、持之以恒,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吸烟人数越来越少的愿望就一定会成为现实。(虎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