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笋子零农残,品质还没得说,市场上卖得特别火。”5月份以来,山东客商马勇一直蹲守在同心县下马关镇窖坑子村,紧盯田里拔节的芦笋,生怕被其他客商抢了先。他收来8车货品,转手出口日本、美国。最近,窖坑子村芦笋“身价”猛增,每吨批发价涨幅2000元,达每吨1.1万元,依然供不应求。
今年,窖坑子村芦笋进入盛产期,加上价格上扬,让这里的干部群众感叹找准了特色产业。窖坑子村距离同心县城约80公里,曾是镇里最穷的村子,镇村干部决心发展“人无我有”的产业来突围。2017年,引进企业栽种山东芦笋2000亩,为宁夏引来新经济作物。“沙壤土种庄稼不行,却成了生长芦笋的‘福地’,一年种下,连着15年有收益。”窖坑子村党支部书记吴文平说,这里出产的芦笋有半数出口国外。
“生吃、凉拌、炒食,还能做罐头……”马勇说,窖坑子村芦笋怎么做都好吃,很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这得益于当地温差大、光照足,种植基地附近没有工业企业,施用的有机肥,用机械代替药剂来除草,确保产品绿色无污染。
今年3月起,窖坑子村芦笋进入收获期,每天“疯长”十几厘米,工人们像“割韭菜”一样见天收割,日产20吨。在加工车间,工人们麻利地分拣、斩根、打捆、装筐,“快手”每天能挣近200元。企业负责人钱志明说:“芦笋收获期日用工500人左右,年用工4个月,支付工资约1000万元,大部分都落入附近村民腰包。”窖坑子村妇女拓小兰虽已57岁,却干劲十足,帮企业组织劳力不说,还带头下地割笋,月收入4500元。
去年,窖坑子村人均收入达11800元,超过全县农村平均水平。“要实现乡村振兴,还要继续做‘笋文章’。”吴文平说,窖坑子村正在谋划推进芦笋深加工项目,将来要生产芦笋罐头、芦笋蛋糕、芦笋茶等精深加工产品,走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宁夏日报记者 杜晓星 白茹 实习生 彭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