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伊始,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企业忙生产、项目快建设,处处展现春潮涌动的新气象,可谓牛劲十足。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排头兵”,近年来,银川经开区多措并举完善产业链,加快扩大规模形成聚集效应,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逐梦“十四五”,银川经开区将驰而不息,开足马力,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行业“隐形冠军”纷纷跑出加速度
半导体硅片是芯片制造最重要的材料,有着复杂绵长的产业链,已经逐渐成为维系国家安全的命脉性产业。而在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中,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宁夏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欣晶圆”)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企业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大硅片生产线,产品远销德国、意大利、芬兰、日本、韩国等半导体产业发达国家,截至2020年年底,产值突破2.3亿元。
长期以来,半导体大硅片生产技术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垄断,中欣晶圆集成电路大硅片的持续稳定生产,可满足国内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及汽车、计算机、消费电子、通讯、工业、医疗等产业对大英寸半导体单晶硅片的需求。
“现在我们可年产480万片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和年产280万片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8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片占国内一半份额。”中欣晶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在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下一步企业计划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完成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战略布局。
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另一家企业——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近年来凭借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已一跃成为宁夏装备制造业的明星企业。去年小牛自动化产值突破10亿元,密栅线划焊一体串焊机推动光伏组件行业发展,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排名第一。
目前,银川经开区已拥有近20家光伏材料、发电装备及其配套企业,产业工人已超过2万余人,创新驱动浓浓激情,和你追我赶的精神让人振奋。中欣晶圆、小牛自动化这些行业的“隐形冠军”只是园区经济发展的冰山一角,一个个行业“小巨人”正奋力前行,纷纷跑出加速度。
塑造产业链优势打造发展新引擎
去年,总投资58亿元的隆基股份15GW单晶硅棒车间首根单晶硅棒顺利出炉,从5月到12月,公司产值超过26亿元,今年仅1月份产值就超过8亿元,预计今年项目将全面达产,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在光伏产业上,园区已经完成了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的光伏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电池、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基地。
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银川经开区将产业链不断加宽、拉长,先后引进石墨烯、蓝宝石、氧化镁等新兴材料企业及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应。
去年11月,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公司工业蓝宝石晶体制造加工项目开工,这是继隆基硅材料、银和半导体、天通蓝宝石、汉尧石墨烯、中太镁业后又一个新材料龙头项目。这一重大项目开工,加快了银川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提升和迈进。今年2月1日,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股份”)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落户银川经开区,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光伏新材料产业在宁夏的快速集聚和规模跨越,加快推进我区光伏产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同时引领电子信息、光伏玻璃等上下游先进制造业在银川经开区高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银川经开区将以光伏新能源单晶材料及配套产业、工业蓝宝石切磨抛全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配套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锂电池等储能材料产业等布局为抓手,建成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基地、全球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国内有影响力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西北地区工业强基工艺“一条龙”示范基地,力争2023年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
营商环境更优化企业发展更高效
宁夏中太镁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投资建厂到1号车间生产线建成且试生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公司工业蓝宝石晶体制造加工项目,从项目考察到落地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预计今年6月份进入投产……
作为产业园区,银川经开区围绕“项目”这一核心,建立了“提前指导、全程代办、批后回访”的代办服务机制,通过代办中心,实现企业审批时间缩短、运行成本下降、项目落地更快的三赢成效。今年2月,中环股份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落地,银川经开区第一时间组建了服务专班,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
“筹备项目立项、规划、图审、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千头万绪,费时费力。”中环股份项目负责人马利在启动手续申报之初,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然而,园区各个部门的高效配合、无缝链接,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企业只需准备材料,所有需要与各级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的审批事项,都由代办员来完成手续,为企业争取时间。“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流程上该怎么操作,哪些审批可以同步推进等,都有专人进行讲解,让我们对项目审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对新建项目手续办理有了清晰的了解,为后续事项办理打下坚实的基础。”马利告诉记者,从办理营业执照到执照到手只用了半天时间,银川经开区的速度让人惊喜而感动。
企业眼中的“持久战”,在管委会相关业务部门共同配合下变成了“闪电战”。“2月1日中环股份项目落地,2月16日地勘单位就全面进场,3月份全面开工,建立帮办、代办制,变企业‘上门跑’为部门‘登门办’,全力破解项目审批或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一套组合拳下来,最大限度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银川经开区高新总公司郭弘钧告诉记者。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美誉度不断提升,离不开代办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让服务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在提升企业项目推进效率的同时,也擦亮园区的服务品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