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性教育’在去年10月就被写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当时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现在看到实务的建议,令人振奋。”“马秀珍委员的建议一看就很专业全面,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确立地位、开发课程、培训师资、监测效果。这是树立和推广一门新学科完整的、系统的、巨量的工作。”“如果这些建议能被采纳,这些举措能够落地,那么性教育在中国是很值得期待的。它的教育对象不只会是孩子。它能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改变,没有任何另一个学科可以代替。”3月10日,住宁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的建议》,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点赞。
让性教育课跟上学生成长
“中学生性教育是公认的全球性教育难题之一。我国约有1.7亿10-19岁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3%,是世界上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中学生性教育仍处于一个‘谈性色变’的尴尬局面。”马秀珍委员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开放,使得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观念发生转变,性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而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要到初中一年级,学生们的年龄段在13—14岁时,才正式从课堂上接触到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并且性教育的教材和授课方式都非常的不完善、不系统,不适应中学生真正的需要,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规范。马秀珍委员说,性教育的渠道一般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在当前,家庭回避、学校敏感、教科书也只是略微提及,根本没有办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网络环境也成为他们获取性信息的重要来源。而网络环境中的性信息鱼龙混杂,大量色情、性犯罪、性暴力不加筛选地呈现在中学生面前,导致青少年产生不健康的性观念。
目前,我国关于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大都还未形成体系,多偏重于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忽视了对性心理和性道德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及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个体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偏常和性道德的缺失会威胁和谐社会的建立。
而家长在性教育方面也往往避而不谈,孩子不问,家长绝对不主动说。即使有家长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指导。
建议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入课
马秀珍委员说,青春期的孩子犹如即将绽放的花朵,对于他们的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不仅仅要关注技能和知识教育,也要对性教育产生重视。她建议普及全面性教育,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意义的教学过程,使青少年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性健康水平。一是确立性教育的课程地位,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育人特点做出明确的课时安排。二是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设置性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三是制定全国性的性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南,支持开展性教育的研究、资源开发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四是建立性教育评估监督机制,将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估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中,监测性教育教学效果。
实施“家校联合”策略,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在中学生性教育中的联合作用。以校园、课堂、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合作为依托,将性生理、性观念、性道德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一是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教职人员要充分认识中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性相关知识的理论素养水平和处理性教育问题基本态度和技巧,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适龄的性教育,并创建有利于开展性教育的校园氛围。二是开展和普及家庭性教育,不定期为家长举办不同主题的免费性教育讲座,为家长建设丰富的性教育资源库,提升家长素质,是开展中学生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三是重视社区和媒体的参与,依托社区和媒体进行性教育推广活动,协助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可包括两性关系、健康社交、自我保护等性教育相关内容。
从根源处净化网络环境。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监管机构,规范互联网行为,净化网络空气,以游戏、影音资料和网站广告为整治重点,消除网络中不良信息。同时积极建设专门的中学生性教育网站,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让中学生自学性知识,自觉抵触不良信息。(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李徽 毛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