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古代“吃货”们这样过大年 春节黄金周江南春花早:民众山水园林间迎春 【新春走基层】南疆扶贫村村民迎来新生活 春节抢工,上海地铁7号线隧道结构整修 中欧班列护航者:又一年缺席年夜饭,他说要忍得住孤独 辽宁:冰雪运动丰富多彩 冰天雪地撒欢过年 公园、乐园、豫园……“园”地过年解锁新年新气象 人民论坛网评 | 让文明成为“最美年俗” “快递人之乡”的106份嘱托 南京网红动物园如愿被“报复”:民众戴上口罩来“拜年” 新春走基层|为万家烟火,“安全机长”除夕夜巡 山东烟台至大连省际客运航线因大风于16日15时起停航 “为旅客服务,我们没有终点” 学汉语、写对联、画国画……这个泰国女孩如此“宝藏” 特色美食免费吃 看熊猫赏民俗 这里的年味大不同 我国多地气温下降挡不住客流 各地群众旅游过年兴致不减 【这个春节,我不回家】"小女孩送了我一朵小红花" 金牛迎春来 浓浓中国年 “就地过年”新观察:长三角地区“古镇游”异军突起 驻守防疫前线的“蓝卫士”:愿保万家安康 北京今日大风降温 明起逐步回暖 春运守护人:大山深处的“四朵金花” 河南:初六早8时至晚8时境内高速禁行货车 湖北一退役武警返乡做农民 走出带贫致富路 2月16日全国春运预计发送旅客1745万人次 春节武汉在岗“骑兵”:传递思念祝福 当好就地过年“后盾” 你好,这是我的“李焕英” 一男子高铁霸座与人争执 合肥铁路警方:行拘5日 让异地过年人员后顾无忧 快来围观!你关心的大国重器怎么过年? 促销费、扩内需——春节假期,哪些“新玩法”让消费旺起来? 鸟类为新春添趣 游人观鸟做“护鸟使者”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遭火灾 两月前曾灭火演练 浙江石舍村的春节新时尚:邻里相聚 游客纷至沓来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迎来牛年首只国宝金毛羚牛 杭州:春节假期 西湖西溪景区游人如织 在通化“破五”的南方人:守异乡等疫散 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首次现身云南腾冲 “老外”镜头里的中国年:花式年俗寄托美好中国梦 鸟类为新春添趣 游人观鸟做“护鸟使者” 数不过来了!这个春节藏了多少“高冷”科技? 抢红包?云拜年?过年有了这些新的打开方式 压岁钱该怎么管?儿童心理专家支招培养孩子“财商” 外国留学生的“愿望清单”:世界无“疫”,勇敢追梦 抗疫不松懈 再起新征程 新春走基层|为万家烟火,“安全机长”除夕夜巡 【新春走基层】一份摁满红手印的新春礼 “及时送上关爱,让村民更安心” 2月15日全国春运预计发送旅客1480.2万人次 各地将迎春运返程高峰 吴歌唱响在新时代的春天里
你当前位置:首页 >吴忠新闻 >

没想到吧,古代“吃货”们这样过大年

2021-02-16 20:37:04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上官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喜庆的红灯笼、香气扑鼻的年夜饭……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过年”最美好的回忆。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一岁的隆重庆典,古代许多习俗都有很强的仪式感。从宫廷到民间,人们满怀热情地为过年做准备,也在此时许下对未来的期待。

那么,对古人过大年的冷知识,你了解多少?

紫禁城里这样过年

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开启“宫猫记·过大年”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也把小年到除夕的宫廷过年习俗介绍得明明白白。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此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丹陛上下树立起“天灯”和“万寿灯”各一对,作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实景体验部分正式向观众开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比如,腊月二十四是民间的扫尘日,据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介绍,宫中的这一天不但要认真洒扫,还要用宫灯将房屋装饰点亮。

乾隆朝的安灯时间设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的乾清宫、宁寿宫前会竖起高大华丽的天灯、万寿灯,还有式样精美、做工精湛的宫灯。

接下来,紫禁城中还有不少重要习俗,比如贴门神等等。清代《钦定工部则例》记载,“各宫殿等处门神门对…工部具奏于本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敬谨安挂”。

此外,也有文章称,除夕时,为了迎接新年,紫禁城里往往还会上演一出“春晚”,这种逢年过节唱的戏被称作承应戏。而且,皇帝也得守岁,清宫守岁还有特定的吉祥盘和消夜果盒。

春节是咋来的?

从清宫过年习俗也不难看出,旧日“过年”实际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随着农历牛年将至,南京街头张灯结彩,各种造型的花灯彩灯齐亮相,喜气洋洋迎新春。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 泱波 摄

俗话说,“进入腊月就是年,没出正月还是年。”如果从大年初一算起,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的节庆活动大约要持续半个月。

有说法称,春节最初的雏形主要源于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诗经·周颂·丰年》提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但早些时候,“岁首”之月并不固定。后来,汉武帝刘彻诏令实施“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首日,汉代称为“正日”,宋代称为“元日”,明清称为“元旦”。

同时,过年的习俗不断发展、完善,燃爆竹、换桃符等活动慢慢出现。

五辛盘、屠苏酒……古代“吃货”们的年味

古人对春节的重视,在食俗中也有体现,比如人们熟悉的吃年糕、年夜饭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冷门”的习俗,在今天看起来可能多少有点搞笑。

比如据考证,在南北朝时期,南朝人会在正月初一吃生鸡蛋,目的是强身健体。那个时候,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清热降火,防治瘟病。

“五辛盘”曾是古人过年必吃的一道菜,其寓意有迎新、保健等等。从形式上看,它有点像如今宴席上的素菜冷拼盘,食材包括大蒜、韭菜等五种蔬菜,但也会有所调整。

至于饮酒,从相关记载来看,古人可能比较习惯喝椒柏酒、屠苏酒等等。饮酒的顺序也有讲究,苏辙在《除日》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古人认为,过年算是孩子增加一岁,渐趋成熟;老人失去一岁,日趋老迈,所以要先祝少年健康成长,再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过年时,古人也会“下馆子”

除了讲究饮食,人们还会通过其他一系列活动庆祝新年。不少习俗颇具仪式感,其主要内涵便是祈福、感恩。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民间剪纸艺人正在创作牛年生肖剪纸 王海滨 摄

像前面提到的“守岁”,一般认为,这种风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周处所写的《风土记》中也提到:“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

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记载了除夕守岁的场景。比如苏轼在《守岁》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宋代,过年形式有了许多新花样,人们可能会选择下馆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馆宴,惯习成风,不相笑励。”

随着时间流逝,传统年俗也在不断变化,展现出新的活力,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