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接近年关,海原县的黎庄糖瓜销量越紧俏。
黎庄,位于宁夏南部海拔2948米的南华山脚下。100多年来,纯手工制作糖瓜的炊烟,在这个小山村从未断过。
黎庄人制作的糖瓜,也叫麦芽糖,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56岁的赵兴福说:“这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工艺。”
纯手工制作传统糖瓜,有近20道严格的工艺,提前把麦子生成麦芽,晒干,再粉碎后拌成麦芽水备用。
每天下午3时,赵兴福夫妇先将200斤黄米和大米泡3个小时,然后上锅蒸熟,再浇上麦芽水拌匀,接着入缸发酵5个小时。
凌晨2时,开始注水,随后抽离糖水。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工序:慢火熬制。一边熬一边搅,直到糖水被熬成糖稀,3个小时的熬制过程,赵兴福夫妇一人一口大锅,需要一秒不停地搅动,否则糖稀会变焦变糊无法继续加工。
清晨5时,熬成半糊半硬的整块糖稀后出锅拔糖,分解成托盘大小的一个个圆饼。
接下来,是扯糖工序,需要3人合作。赵兴福的儿子也起床帮忙,一家3口人把糖饼拿到大锅上利用蒸气进行软化,随即开始反复拉扯。赵兴福说,拉扯次数越多,做出来的糖瓜就越酥。
最后,微干时切块凝固,装箱完工。200斤原料出100斤糖瓜,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3时,整个制作过程持续了整整24小时。赵兴福对每道工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他制作的成品糖瓜,白皙透亮、酥脆可口,海原本地、周边省份市场供不应求。
在改革开放初期,黎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传承这项技艺,既延续这个古老的手艺,也增加了收入。赵兴福对糖瓜最“火”的年代记忆深刻,那时候没有电没有鼓风机,制作工具只有一口锅、一个风箱、一盏煤油灯。糖瓜做好了,就挑着担子到县城去卖。糖瓜带来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为他们几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善。
制作糖瓜耗费体力,每天只能抽空休息三四个小时,许多人吃不了苦,渐渐放弃了这门手艺。目前,黎庄仅有赵兴福、田风同等5户人家在制作糖瓜。
实际上,黎庄村已不复存在。随着海原县城的扩大,2008年,海城镇黎庄村划归海城街道办事处黎明社区,分解改名为第3、4、5网格片区,现有人口1100户4000多人。昔日的“黎庄村”已成为标注在简易地图上的句号,朔风之下,只有雪白的糖瓜在肃杀的冬季做着最后的坚守。
黎庄村没有了,但糖瓜依然甜酥。糖瓜夏天易化,只能冬季制作。赵兴福每年冬季制作2个多月时间,收入9万元左右。夏季可以打工,冬季制作糖瓜,一年双份收入,他家的生活过得甜如糖瓜。
如今,糖瓜早已不是黎庄人赖以生存的依靠,而是代表着一种乡愁和记忆。徘徊在老院内,赵兴福讲述着黎庄糖瓜的故事。糖瓜穿越百年,挤进新的时代,向春天倾诉着白发苍苍的甜蜜。
制作糖瓜的人越来越少,赵兴福担心这门手艺消失了,好在他的儿子愿意传承糖瓜制作技艺。
糖瓜制作技艺的传承,见证了我国传统民间美食文化的发展。同时,制作糖瓜产生的大量残渣,是肉牛的最佳口粮,这使糖瓜生产与海原县主导产业肉牛的发展紧密衔接,得到当地大力支持。目前,海原县正积极组织相关资料,为糖瓜逐级申报非遗项目。
“糖瓜甜,糖瓜脆,糖瓜滋润着黎庄人的年年岁岁……”黎庄童谣声中,又一个糖瓜灶架起柴火,燃起新希望。(记者 王文革 文/图)
赵兴福制作的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