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学习为救护车让行技巧!(来源:宁夏120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闫文丽)1月20日,宁夏120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发动全区医疗机构,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建议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大力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全面落实中小学急救教育工作;在公共场所配置急救包、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构建社会“大急救”体系。因疫情防控,此次活动于1月20日以线上形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步举行。
1月20日,宁夏一些医疗机构在门诊大厅及电梯等宣传屏幕上播放120急救常识。
此次倡议活动是在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发动全国120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联合相关学会/协会发起的,从2019年至今连续三年在1月20日举行,旨在落实“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城乡急救体系建设,满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国急救事业发展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安全事故等意外情况随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公民的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成为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人心脏猝死,其中95%发生在医院以外,而我国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则不到1%。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写入了行动目标,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救护车到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在这个黄金时间施以援手,就会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大家不缺乏爱心,缺的是救人的技术,是在关键时刻“想救,不敢救,不会救”的问题。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第184条中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解决了“相救,不敢救”问题。而“相救,不会救”仍然是制约着我国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和急救事业发展水平提高。解决“不会救”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主动学习急救技能。
宁夏120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位于银川市滨河新区,在这里建立了西北地区首家,集急救文化、急救设备展示、急救体验于一体的120急救科技体验馆。2010年至今,该中心从每年培训12期,培训人员1000人到2020年开展44期培训4000余人,群众的学习意识明显提高,从以前被动学习到现在主动参与,中心预约培训的人员及团体也在不断增加,急救技能普及培训引起了社会更多人群的重视和关注。该中心对社会开放,免费为公众提供培训,可关注“银川120”官方微信,直接预约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