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们戴着电子耳标,每一头都有自己的专属电子数据档案;通过饲喂信息中心软件系统,精确按照标准取料并配比投放;转盘式智能化奶台上随时监控产奶量、挤奶效率、挤奶事件率等数据,由此改善挤奶流程,提高泌乳速度和峰值流量……
1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石嘴山市的宁夏瑞丰源牧业有限公司,看得见的是高度现代化的科技、全自动养殖、挤奶流程,及智慧管理的一头头“数据牛”。
优质奶品源于优秀的奶牛。在瑞丰源牧场,奶牛们的生活可以用“惬意”来形容。吃,全部实行全混合日粮饲喂,根据不同类型牛的需要,把精饲料、干草和青贮饲料按照不同比例搭配,通过TMR饲料搅拌机磨制成易消化吸收的全混日粮,每天定量投放;住,奶牛“公寓”里每头牛都配备铺有稻草的卧床,粪污得到及时清理,夏天有风扇、冬天有采暖机;行,每头牛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便于牛儿分健身运动。
“总之,它们的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专门照顾。”牧场场长董学说。
在董学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牧场挤奶车间,只见一座硕大的转盘上,牛儿们主动排队登上转盘台,挤奶结束奶器自动脱落,牛儿们再从出口依次退出。
“这是我们引进的90位智能化转盘奶台,一个小时可以完成630头奶牛的挤奶工作,目前日产鲜奶110吨。”董学说,为保障牛奶新鲜,转盘配有速冷设备,牛奶从牛体挤出后可快速制冷到3℃以内输入奶车。董学告诉记者,每一头牛都有耳标,相当于它们的电子ID,及时记录着其健康、成长、运动、产奶、产犊等情况。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每头牛都享受个性化的饲养方式,在饮食、护理等方面享受“专属服务”。比如奶牛饲料就分为“营养套餐、减肥套餐、成长套餐”,在总体构成、营养成分、粗精配比上有所区别,根据奶牛耳标显示的数据,为不同的牛提供精准配方,实现营养均衡。
除了“牛保姆”“营养师”,瑞丰源的牛儿们还有自己的“保健医”。
刚给一头母牛做完B超的勾百明告诉记者,这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牛妈妈已怀孕200多天了,还有两个半月宝宝就可以出生了:“我们这即将出生的牛宝宝的父亲是美国‘国籍’。”
自去年9月份第一批4100头澳大利亚进口优质荷斯坦奶牛落户宁夏瑞丰源牧业以来,公司使用全球排名前50名种公牛性控冻精1.2万枚,目前已繁育3000头优质澳大利亚牛二代。
董学告诉记者,正是在全程数字化操作下,滴滴鲜奶从源头得以控制。目前牧场所产的牛奶乳蛋白率平均数为3.3%,乳脂率达3.9%,全年平均体细胞数为10万/毫升以内,微生物数全年低于1万/毫升,奶指标达到欧盟标准。
宁夏瑞丰源牧业只是我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自治区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全区15家银行为奶产业发展提供金融资金63.35亿元,重点支持中小型种养殖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智慧牧场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推广;积极对接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君乐宝等全国乳业20强企业,扩大加工生产能力,建设乳制品产业集群。通过育良种、强加工、延链条、保目标,全区奶牛存栏57.38万头,完成全年任务的104.5%,全年新增存栏量是前9年增量的总和;成母牛单产日均增加1公斤以上,头均单产达到9000公斤,较上年底增加625公斤,增7.3%;生鲜乳产量215万吨,同比增加31.6万吨,增17.2%;全区21家乳制品加工企业,月加工生鲜乳13.76万吨,乳制品产量14万吨。2020年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470亿元,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10年保持100%,生鲜乳主要质量指标达到欧盟标准。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卢耀付向记者介绍,今年《宁夏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为每个产业“量体裁衣”制定了实施方案,奶产业要求通过强化良种繁育、品牌经营、利益联结、精深加工来壮大主体,保障品质,提升效益,打造高端奶之乡。2021年,自治区奶产业专班将按照“1238”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高端奶之乡”1个核心,紧盯“奶牛存栏64万头、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2个目标,突出“重大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任务”突出3大重点,做好“技术推广、星级评定、利益联结、政策落实、绿色循环、信息化建设、乳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建设”8项工作,加快推进全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日报记者 张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