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9个深度贫困县区的概称,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脱贫攻坚路上,妇女既是重点工作对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主体。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村民李耀梅,因为一场大病、一次交通事故,她的生活不堪重负,欠下20多万元债务。
创伤初愈,李耀梅抱定“只要肯吃苦,生活总会甜”的信念,用勤劳让苦日子逐渐变甜。3年多的时间,李耀梅起早贪黑扎出2万余把扫帚,不仅还清了外债和贷款,还供女儿读了大学。2019年,刚刚还完外债,生活稍有起色,她便主动找到驻村扶贫工作组要求退出建档立卡户。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建起扶贫工厂,交由李耀梅管理。从家里的小工棚,到村里的扶贫工厂,李耀梅“就像笼子里的鸟儿飞到了广阔天地”,她可以进更多的芨芨草和高粱秆,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增收。旁人开玩笑叫她“老板”,她却只想带着更多人赚钱,哪怕她自己挣得少一些。工厂里就近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长期工8人,“他们每人每天能挣100元到120元,一个月下来挣得比我都多,”李耀梅笑着说。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经历几次大难,别人帮着让我挺了过来,算是捡了第二次生命。现在有挣不来钱的人,我就好好帮他们挣钱。”
这是在红寺堡区龙源村拍摄的李耀梅肖像(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李耀梅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她相信“只要肯吃苦,生活总会甜”(2019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在整理高粱笤帚(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和工人在扶贫工厂扎制扫帚(10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李耀梅在搬运做好的高粱笤帚(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在和客户打电话,沟通订单的情况(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工人下班后,李耀梅一个人还在扎扫帚(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工人下班后,李耀梅一个人还在扎扫帚(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家里出发去工厂(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在整理芨芨草,她的双手因为常年割草、扎扫帚布满了老茧(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简易的扫帚车间。这是她在扎笤帚(2019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左)和工人在加工制作扫帚的芨芨草(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李耀梅在扶贫工厂用自己制作的机器扎制扫帚(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李耀梅为工人准备了晚饭(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李耀梅在网上直播销售自己制作的高粱笤帚(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