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村一排排整齐的红色楼房。记者 李靖 摄
一栋栋红顶楼房鳞次栉比,一排排庭院整洁惬意,一条条宽敞街巷贯通村头村尾,优美的人居环境使园子村成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的“颜值”担当。近几年来,园子村抓扶贫、促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探索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模式,园子村打出了脱贫攻坚的组合拳,走出了脱贫攻坚的特色路。2019年,园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村集体收入达26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缩短城乡距离
“我们村今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是一块沉甸甸的荣誉啊,更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园子村驻村第一书记罗瑞感慨道。
园子村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最南端,是良田镇距离银川市中心最远的一个村。如今,一到夏季,就会有不少市民驱车来到园子村,采摘果蔬、居住木屋、烹饪烧烤、悠然垂钓、品尝农家饭。
如何才能“刷”出存在感?园子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探索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单位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培养懂农业、会发展、带动力强的致富带头人队伍,成立合作社,大幅度提高本村居民收入。2017年,园子村新建成105栋三代日光暖棚的现代化温棚园区,2019年新建成30栋大拱棚的口粮棚园区,2020年温棚纯收可达5万元以上,暖棚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全村总计温棚种植达到560亩135栋,经果林种植1100亩,陆地蔬菜种植400亩。
产业发展驶上“高速路”,园子村开始促转型升级提档。园子村统筹资源,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以观光娱乐、体验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风景线
“要想产业发展得好,就必须要挖掘有特色的资源,这样才能把人留住。”园子村党支部书记于福贵说,看到上世纪60年代的宁夏铁道干校旧址,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有了想法:何不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集党建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风景线?
宁夏铁道干校建筑群位于园子村南端,占地3350平方米,包括修理车间和5排宿舍,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宁夏铁道干校修理车间和宿舍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能够反映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干部在此劳动锻炼、生活的历史场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经过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商议后,罗瑞立刻和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协调落实宁夏铁道干校历史文化建筑认定、挂牌。最终,宁夏铁道干校被列入到银川市历史文化建筑名录,这些老房子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园子村这个集党建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正在积极规划筹建中。
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赋能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园子村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用好“乡村致富带头人”,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创业力量和人才资源。
今年43岁的王陕福,正是园子村的致富带头人。移民近30年的王陕福,是个敢闯敢干的人,2016年,他开始承包土地种蔬菜。“第一年种了100多亩,收益不错,第二年就种了500多亩茄子、辣椒、西红柿,以为能大赚一笔钱,结果全被冰雹打了,一分没赚,还赔了200多万元。”这次打击挫败了王陕福的积极性,亲朋好友也纷纷劝他放弃。
“有时是真的想放弃,但是一看身边跟我一起干活的村民,我又有点不忍心。”每年7月到10月中旬,都有80多名村民在王陕福的地里打工,采摘工一天100元,分拣工一天200元,装卸工一天400元,大家跟着王陕福一起干,脱贫的劲头很足。
尽管遭遇挫折,但王陕福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2018年继续种地。“那次受灾后,我也调整了思路,除了种蔬菜,还种植果树,增强抗风险能力。今年种了400多亩地,市场行情好,收益不错。”王陕福笑着说道。看到大家脱贫致富的意识还不够强,王陕福就不断做思想工作,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大家,只要肯吃苦,日子就能过得好。
近年来,园子村做好“三大三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幅提高村民的收入。园子村还先后组织全村劳动力开展驾照、特种设备、电焊、厨师以及家政的专项培训,提高稳定务工能力和收入。
兜底保障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最近我们正着手打造村史馆,兰宏伟知道这个事后,自己拿出1万多元,到各个村买了不少老家当,就为了在村史馆展出,村里的大小事,他始终这么热心,我想,这应该就是回报社会感党恩。”罗瑞告诉记者。
为何说兰宏伟回报社会感党恩?2018年,兰宏伟患上尿毒症,每个月至少要承担7000多元的巨额医疗费。为了看病,兰宏伟和妻子卖了房子,花光19万元的积蓄,还欠了7万元的债。就在此时,园子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了解到兰宏伟的情况,2018年,兰宏伟被正式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在享受一系列医保报销政策后,兰宏伟的透析等医疗费用每月降到了1000多元。今年6月,兰宏伟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园子村农户种植的蔬菜险些滞销,兰宏伟主动承担油费,用货车帮助农户向外运送蔬菜;得知村上合作社要向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捐献蔬菜的情况,他又主动请缨,自愿向银川市各大医院送菜20多天,毫无怨言。“在我得病的这几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关爱和温暖,是村干部和扶贫干部让我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就能摆脱贫困,村里有啥事,我必须站出来。”兰宏伟坚定地说道。
兰宏伟的故事是园子村兜底保障的一个缩影,针对残疾户、大病户和“双老户”,园子村集中各方面兜底政策予以全力保障。五年来,园子村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待遇21户44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市级脱贫攻坚救助金有19户25人,享受高龄津贴有7户7人,落实公益性岗位16人次,2019年~2020年参与村集体扶贫收益资金分红分配17户,发放分红8.4万元,2020年16户建档立卡户及2户边缘户参与扶贫产业园区利益联结分红6.25万元,领取养老待遇76人,享受全寄宿托管1人,兜底保障在园子村兜得准、兜得全、兜得住。
(记者 詹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