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因此,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体现整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基层治理工作必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我国蓬勃兴起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潮,大数据应用已经融入到当前的基层社会治理当中,许多之前跑断腿、说破嘴也不一定能办成的事,放到了互联网上就变成了点一点指尖就能完成的事;许多基层治理的难题,也随着科技化、智慧化手段的运用,变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但是,基层治理与大数据、互联网的结合仍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基层治理永远在路上,基层治理的科技赋能也永远在路上。
“互联网+”的生活,从来不应该只是白领和年轻人的专利,内容也不应该只包括能够实现便利地叫外卖、便利地打车、便利地订票以及住宿,应该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更广阔的民生领域。此次“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过的五省八市范围内,就涌现出来许多“基层治理+科技赋能”的生动案例。
比如,南昌公安用5G技术打造了国内首个利用5G技术的智慧指挥平台。该平台将多网融合在一线,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公安系统应对突发性事件、重大活动保障等事件中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防范处置能力。应该说,这是将技术用到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必将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普及开来。
再比如,义乌构建了“党建+单元+警务”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社区党群服务、业主或楼长以及基层公安人员,都可以在简单的微信平台上实时共享一些涉及到民生的小事,让小事不出村、不出小区、不出村委会或居委会,不至于进一步激化矛盾。这也是利用网络技术提升基层矛盾化解的有效方式。
再比如,杭州法院通过“一码解纠纷”“调解云平台”等妙招,用大数据赋能矛盾纠纷化解。调解员及时通过“一码解纠纷(诉讼)”平台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并扫描二维码完成了包括签字确认在内的所有调解手续,不仅仅提升了法院受理案件的处理效率,也及时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这也是“基层治理+科技赋能”的成功案例。
其实,“基层治理+科技赋能”的案例,还有许多。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以及“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宏伟目标。可以说,在基层治理层面,科技赋能之路、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这样的基层治理会更加有精度更加有速度,也更加有温度更加有高度。(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