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7月11日电 (张雪盈)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千里江山图”,跟着非遗传人学剪纸,参加晚上六点半的读书分享会……长沙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夏宇涛对这个暑假充满期待。“以前我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夏宇涛说,“现在,我可以在乡村‘复兴少年宫’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兴趣活动。”
外出写生,3D打印,夜里观星……乍一听,这些活动似乎离农村孩子很远,可它却实实在在地成了长沙农村孩子的课余和假期日常。
当中国教育按下“双减”的加速键,如何保障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其快乐成长?
在望城区白箬铺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孩子们在跟随长沙“金手指”剪纸传人张询学习剪纸。 张雪盈 摄2021年,长沙启动了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采取不限地点、不限类型、不限范围、应建必建、能建则建的思路,将“复兴少年宫”建到农村青少年的家门口,让乡村孩子也可以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期改变乡村孩子“放学无人管,心事无人说,终日手机伴”的现实困境。
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志伟介绍,不同于以往坐落在城市中心、面向社会群体提供有偿服务的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作为公益组织对外常态化开放,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场所。
为保障乡村“复兴少年宫”的长效性和实效性,长沙运用“雷锋家乡”品牌资源,积极促进全员参与,打造雷锋辅导员、雷锋顾问团和雷锋志愿者“三梯队”积极帮扶模式,保证孩子放学有去处、心事有归处;每当寒暑假来临,还会有大批高校学生来此做志愿者,点亮农村孩子的假期生活。
孩子们正在乡村“复兴少年宫”学习编程。 长沙市文明办提供“全国优秀教师”杨伊是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因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十七年前,考取美术教师资格证的她“意外”成了光明小学的语文老师,且并非个例。“文体课常常被文化课侵占,更别提专门的文体老师。”杨伊回忆道。
如今的杨伊早早恢复了美术老师的身份,当地乡村“复兴少年宫”更是对原有的文体项目进行了优化升级,除课堂教学外,还会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踏入各类文化艺术馆区。“美育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不同于某些科目的‘非对即错’,它能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多角度看世界的可能。”提起十年间的变化,杨伊感慨万分。
截至目前,长沙市共建成87个乡村“复兴少年宫”,惠及41万未成年人。这一系列改变,为农村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场所,更是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保障。
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杨梓钰,曾因父母离异是一个叛逆少年。在他三年级时,因出色的戏曲天赋被当地少年宫选中。经老师的悉心引导,受戏曲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感染,他对生活与学习均有了更深的理解,性格也变得开朗,成为一个积极阳光的少年。
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吴涛对长沙市的乡村复兴少年宫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乡村“复兴少年宫”无固定模式,依靠乡村学校少年宫提质增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通过整合社会组织、学校、家庭、创客、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打造开放式、流动式、多变化的乡村“复兴少年宫”,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