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题:北京长哨营满族乡西沟村探索乡村振兴:村庄美、产业兴、村风正
作者刘玥晴
“以前我们村没有成型的产业支柱,现在‘一村一俗’‘一村一品’‘一村一药’‘一村一养’的建设给村子带来了发展潜力。”西沟村支部书记彭明坤介绍,上述“四个一”由中央统战部指导的大型乡村振兴帮扶公益项目“中国健康好乡村”(以下简称“好乡村项目”)规划布局。
图为西沟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组供图西沟村地处京郊怀柔北部山区,隶属长哨营满族乡,位于西沟水库下游,共有231户人家、487口人,是以满族村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满族人口约占75%,已于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图为2022年3月20日春分文化广场揭牌。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组供图村内满族传统特色的三合院排列整齐,放眼望去尽是青砖青瓦,既保留了满族建筑元素,又能够满足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不仅实用还美观。
图为西沟村村口的赤芍。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组供图但10年前的西沟村连条泄洪沟都没有,汛期水库威胁着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在长哨营乡政府的支持下,村子2012年实施了整建制搬迁,在原址附近翻建,还拥有了一条水渠,从西沟水库大坝一直延伸到村口。
此后,彭明坤又向乡政府申请了新农村建设,“煤改电”“架空线入地”等均已完成。
环境整治紧随其后。“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弯腰捡垃圾,地上一个烟头都不会有”,彭明坤说,村民也渐渐开始主动共同维护村子的干净整洁。
图为鸟瞰西沟村。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组供图漂亮的村落建成了,接下来就要解决村民的收入问题。自200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彭明坤一直在探索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西沟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库,拥有约17000亩林场资源,村民基本收入主要依靠林业管护和中幼林抚育。
随着北京市民委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扶持力度,彭明坤希望民俗旅游能为村民带来更可观的收入。
在各村的期待中,长哨营满族乡政府于2021年底与“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开展了合作,着手打造“文化营”“生产营”“本草营”和“健康营”。
好乡村项目落地长哨营乡后,率先启动了“一村一俗”,即“文化营”部分的项目建设。该项目依托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当地24个村落为基础单位,由各村代言并传承一项节气传统非遗文化,并依照村落规模建设节气广场、节气文化公园等。
西沟村为“春分”节气代言。“大家非常喜欢春分的寓意,万物生长,是个好兆头”,彭明坤和村民都为此感到幸运。
作为一名合格的“代言人”,西沟村正紧锣密鼓地建设春分文化广场,具有露营、烧烤、戏水、观鱼、垂钓等多个功能区。此外,好乡村组委会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了一款“春分”主题壁画,近日将开始在水库大坝的墙体上绘制。
同时,西沟村也在着力打造满族特色民宿和美食,结合周边的山景、水景和夜晚清晰可见的星星,吸引游客们的到来。
彭明坤告诉中新网记者,相传,清康熙皇帝在去往避暑山庄的路上途径西沟村,落脚时曾品尝了当地特色的酸菜汆白肉,传统的酸菜腌制法在村里流传了下来。而且,附近的山中还有两个曾开采过金矿的洞穴,又深又大,有着适宜酸菜发酵的温度。因此,在“一村一品”即“生产营”方面,“洞藏酸菜”成为了西沟村的主力。
西沟村在“一村一药”即“本草营”上具备自然条件优势。村边的山中有个“药谷”,天然生长及人工种植了几百亩中药,其中主要为赤芍和苍术。“好乡村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销售支撑,中药品种多了,也不愁卖了”,彭明坤非常感谢好乡村项目对当地中草药产业的大力支持。
村里还有一名中药种植能手彭明文,整天在“药谷”里种药、除草、浇水,平常想见他一面都难。经过近8年日复一日的摸索和实验,他为西沟村选择了最“对路子”的药材——赤芍。他认为,现在许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好,种植中药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除了出售中草药,卖种子也可以赚钱。彭明文介绍,以前每年买种子就要花5万多元,如今可以自给自足,省下了不少支出,其余的种子还能够以每亩3000元卖出。
村口也种植了大片赤芍,春天花朵盛开,形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极具观赏性,吸引路过的游客纷纷停车拍照打卡。
中草药种植为西沟村“一村一养”即“健康营”打下了基础。好乡村组委会拥有丰富的中医专家资源,能够配合西沟村研制药浴草药包,加之“药食同源”的营养餐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养生体验。彭明坤表示,“‘俗’‘品’‘药’都做好了,‘养’自然就水到渠成”。
谈到与好乡村组委会共事的经历,“他们都在做实事,为村子发展和村民增收做了很多规划,确确实实是在服务村民”,彭明坤回忆道,“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天,他们趴在大坝的顶上,在旁边的墙体上手写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8个大字,振奋人心”。
“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是人一点点做出来的”,彭明坤认为,乡村振兴除村庄美、产业兴外,还要村风正,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很关键。“村民现在非常和睦,一家有困难,百家来支持”,他相信,西沟村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会越来越顺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