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长镜头看夏种:一株秧苗的旅程 第29届“瑟宾节”在黑龙江省开幕 陕西高温持续 近三日发布高温预警信息百余条 因学区房引发家庭纠纷:赢了“起跑线” 会输“养老房”? 涉侨社团“广东潮青”支持乡村振兴 为80位粤西眼疾患者免费复明 冲刺就业季,追梦正当时 用规则意识疗治“道德红码” 大国“粮”策丨从诗词经典中读懂“粮”苦用心 北京涉酒吧疫情进入收尾阶段 河北与其关联感染者增至8例 “高校预留名额”低分就可读名校?有诈!莫轻信 一把折扇背后的重生路:“瘾君子”重拾信心回报社会 从“吃饱”到“吃好”,“南粳之父”王才林稻花香里逐梦行 一场特殊的工资集体协商 山岭上的原始“露营”:带游客开启鄂伦春族原始部落之旅 情侣感情破裂闹分手 一方要求返还“恋爱支出”该咋办 上海公布多起聚集性疫情流调溯源结果:均为奥密克戎BA.2.2变异株 千方百计将“稳就业”落到实处 毕业季特别礼物:推着轮椅上的同学奔跑1000米 泰驻南宁总领事馆举办泰语演讲赛 广西大学生“打擂”拼技能 炎炎夏日,警惕这些“泳池病” 北京已有2466名核酸采样志愿者上岗 暴雨致广东洪水风险高 韶关一降雨数据创历史新高 印度西孟加拉邦工商联商务汉语培训班开班 年轻人正式进军“渔乐圈” 钓鱼就像“拆盲盒” 咬定青山不放松——浙江温州生态环境问题谋“清零” 重庆警方捣毁特大“减肥保健品”网络诈骗团伙 北京朝阳18日0时至15时无新增感染者 今起检查“一码一点”落实情况 提前32分钟落地 南航成功保障活体器官运送 吉林4栋文物建筑被撤销文物登记 官方称因新项目用地冲突 上海市公布近期几起聚集性疫情流调溯源进展 海南昌江深山黎乡:青山滋养新经济 乡村振兴谱新曲 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浙江农妇6年照顾瘫痪亲家 赛艇世界杯波兰站:中国女子四人双桨进决赛 “特岗教师”上热搜,6.7万招聘计划带来哪些利好? 中国队亮相游泳世锦赛,花游姐妹满意首秀 广西柳州融水突发地质灾害已有3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6月18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例 贵州黔东南局地遭特大暴雨袭击 导致部分房屋被淹道路塌方 广东侨乡台山“炖鸡汁”为考生赋能 强降雨进入“车轮战” 广西电网防风防汛响应提升为Ⅱ级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拿捏了!森林医生为小鸟建“产房”:高级“看护”成深山“顶流” “金缮守艺人”:化“残”为美 坚守传承 1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集中亮相山西太原 女子离家漂泊13载 在广州终与亲人团圆 布雷根茨音乐节歌剧系列在厦开启高清放映 兰州三炮台里藏着多少“养生”密码? 千年古塔摄影展在京举办 呼吁关注保护古建筑 安徽大别山区山乡之变:水清路阔众归乡 《兴安岭上》院线首映 讲述民族团结、共同抗敌故事 福建多地因暴雨引发灾情 已转移民众逾18万人次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大国粮策】长镜头看夏种:一株秧苗的旅程

2022-06-19 09:05:40来源:新华报业网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三夏”大忙时节,夏种夏管具体在忙啥?6月15日,记者前往一处村落,截取一段农忙镜头,探访一株秧苗从育秧田至插秧田的旅程。

上午10点:起秧

上午10点,记者来到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南中村,种植户祝万平正与两名工人在育秧田“起秧”,他们要把育好的秧苗“打包”运送到插秧田里。

站在田头望过去,育秧田划分为几个绿油油的长条延展开去。细细观察,这些长条由秧盘组成,小小的秧苗就在秧盘上密密匝匝长着,微风吹过,“小脑袋”一齐摆动,生机盎然。

当天室外温度最高达到37摄氏度,祝万平与工人清一色地头戴草帽、一身藏青色工作服、脚穿长雨靴。他们弓着身子,站在秧盘边,双手把一边秧苗揪起,卷向另一边,几秒钟便将一个盘打包成“卷”,再把3卷摞成一堆。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便从他们的额角滑到下巴。

“每年根据天气估算什么时候插秧,提前一个月开始育秧。今年5月15号育秧,6月中旬开始插秧。从育秧开始,‘三夏’大忙就开始了。”祝万平介绍,先到农资店买稻种、秧盘、育秧基质。平田后把基质和稻种洒在秧盘上,盖上一层膜布,约12天能长出小秧苗,再除去膜布。“育秧要注意两件事。一是盖膜,防止鸟儿吃掉稻种;二是放水,田里水太多会把秧苗淹死,水太少又会把苗烧死。育秧之后,我每天早上都要来看看。今年育了3亩秧,能插300亩,今天已经起了4趟了。”

祝万平虽向记者介绍,手上速度并没有慢下来。“人说插秧忙,就是忙在6月中旬。过了时候秧苗长大了,那时再插就会断根,抓紧这几天把苗种到田里才安心。”

约摸半小时,祝万平估算能装满一小车秧苗,暂时停手直起身子。他与工人走到田埂上,双手放进泥水中简单搓搓,在衣服上擦几下,一把抹去额头的汗珠说,“这车送给老陈,他今天是第二天插秧。”

上午10点半:运秧

起好秧后,祝万平和工人把成捆秧苗搬到路边,一辆橘黄色的农用车已等在路边。他们一起将秧苗搬进车厢运往插秧田。

从育秧田到插秧田,可别小瞧了这段路。一天当中,这辆小小的农用车要在这截路上跑上十几个来回。“还好村里主干道现在都是水泥路,以前是泥巴路,下了雨才难走呢。”一名工人说。

到达插秧田中,祝万平所说的“老陈”已等在田埂上。老陈是南中村种植户陈义,从老家安徽到南中村承包土地已有15年,今年种植200亩水稻。

陈义指挥农用车靠边停下,与3名工人组成两组“人工传送带”——两人将秧苗从农用车上取下,两人接过放在插秧机上。接着插秧机开进田中,一人开车,一人放秧。“25盘秧苗能插一亩地,一车苗大概能种6亩。我们赶早不赶晚,今天早上4点多就起来了!”陈义说。

记者注意到,放秧过程中,陈义偶尔会丢掉一盘。“这秧苗长得也不错,怎么就不要了?”记者问。“这是没育好的。你看,有的高矮不齐,有的盘上还缺了一块,这样在插秧时就会空出一块,影响收成,干脆不要。”陈义解释道。

上午11点:插秧

上午11点,满载秧苗的插秧机又开到田中,随着齿轮转动,光秃秃的水田上,不一会儿就竖起了一排排翠绿的秧苗。

陈义在水泥渠里洗了把手说:“这台插秧机一天能作业80多亩,我这200亩田3天就能插完。但是插完不等于忙完,一般要过个7天,苗根由黄变白,这茬秧才都活过来,那时候才能松口气。”

待到夏种结束后,紧接而来的还有田间管理。“现在天气热,种下去以后要及时灌水,保证秧苗不缺水。接着还要施返青肥、除草。”陈义介绍,两个儿子和妻子和他一样,都一心扑在田间,“这茬种的是南粳46稻谷,生长周期较长,要6个月以上才成熟,我们预计到11月25日收割。”

近12点,一车秧苗渐渐都被插进田中。陈义拎来几份盒饭,招呼工人到树荫下歇息:“这几天太忙,只能在田里吃饭,大家都是将就一下!”

上面的场景,如今正在南中村的各处水稻田中进行。南中村农业主任陈昌维介绍,今年全村从5月15日开始育秧,小麦6月5日收割完毕,6月10日开始插秧。今年将种植3600余亩水稻,主要为南粳46、南粳5055、宁香粳和扬农稻1号4个品种,目前已插种500余亩。“南中村水稻种植已全部实现机械化,面积占龙潭街道的一半以上。水稻收割后全部运往芳草渡公司进行精加工,走上市民餐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文 谭倩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