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21日电 题:隔离中的上海居民“输出”志愿服务
中新网记者 李姝徵
“回家路上接到我母亲的电话,说小区封了让我赶紧买些菜送过去。没想到,刚到菜场5分钟,我被‘就地隔离’了。”21日,律师助理宣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起了这段“菜场隔离”的特别经历。
面对即将度过的“菜场隔离48小时”,宣磊支起了法律志愿服务的“摊头”。 受访者供图今年27岁的宣磊是一名律师助理,刚通过法考的他即将成为一名实习律师。面对即将度过的“菜场48小时”,宣磊可没打算闲着: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做一页上书“法律咨询”的PPT——宣磊在菜场支起了法律志愿服务的“摊头”。
“我还要回去烧饭的呀”“我药不能停的呀”……宣磊告诉记者,一开始,被隔离在菜场的阿姨爷叔有些不知所措。“一方面,我想通过这样的举动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另一方面,这也是实操练手的机会。”宣磊说。
宣磊说,前前后后,共有7位“客户”找他咨询。 受访者供图摊子一摆,就引来一群阿姨,“大家有什么想咨询的法律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问我,不收费用的。”宣磊话音刚落,一位阿姨立刻坐下:“那好,我来问问你。”第一位“客户”上门了。
前前后后,共有7位“客户”找宣磊咨询,大约占人群的七分之一。“主要以家事纠纷、邻里纠纷为主,比如家庭遗产纠纷,或者对面邻居门口的摄像头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之类的常见法律问题。”
经过2次核酸检测,菜场解封。回顾菜场“摆摊”的48小时,宣磊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也目睹了陌生人之间的友爱互助。
菜场内超市的负责人无偿为大家提供水、食物,早餐为大家熬上一锅温暖的白粥;手机摊头的老板则拿出崭新的手机充电器免费给大家使用;一些有用药需求的老年人的日常药品和生活品,也由街道社区志愿者从其家中取来送至菜场。“我觉得人性还是温暖的”,宣磊说。
曾向宣磊咨询过法律问题的阿姨和爷叔离开前再次向他道谢,“我身上带着十来张名片,在‘摆摊’的两天里都被要走了。”这也让宣磊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这更坚定了我要做一名好律师的决心。”
张跃华是一名电信装维人员,在前往浦东新区高桥镇某社区维修、新装宽带时也遭遇了意外“封控”。 受访者供图张跃华是一名电信装维人员,在前往浦东新区高桥镇某社区维修、新装宽带时也遭遇了意外“封控”。“刚在小区做完活不到半小时,就封了。”这意味着,张跃华要在小区内生活14天。
既来之则安之,在南塘村委解决了张跃华隔离期间的生活所需后,他主动向村委提出要参与志愿者服务。“变身”志愿者后,张跃华被分配在核酸集中检测点维持秩序。
张跃华参与核酸检测点的秩序维持工作。 受访者供图“头一天真的挺累的。”张跃华当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意外被“滞留”在小区的还有大约10个人。“一开始,有的人有情绪,我就用自己的经历劝解他们,慢慢的,大家也都理解了。”
随后,张跃华的专业技能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受到疫情影响,眼下,上海的中小学生都开启了居家网课的学习生活。张跃华则提出,由他负责小区内的网络及电话、宽带检修。
谁家的孩子上网课掉线,哪位老人家网络信号不好……这些张跃华都可“上门服务”。“经过前几天的调试,现在大家的网络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张跃华说。
面对疫情,沪人并不认为这是仅属于“少数人”的“防控战”,这座城市闪现出成千上万个个体的暖心和努力。
居民变身“大白”,白天挨家挨户跑楼,深夜随叫随到支援;一张招募令一呼百应,百名PCR检测志愿者紧急出动;“小老人”守护“老老人”,送新鲜蔬菜上门……
据官方统计,3日至20日,上海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上海志愿者”网站和小程序,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946个,招募并上岗志愿者4.6万人,安全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协助做好排查登记、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物资配送等工作,累计服务52.2万小时,人均服务11.13小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