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京东购物平台“泡泡玛特京东自营旗舰店”里下单了12个整盒的“DIMOO去哪儿”系列,价值8532元,但收到整箱后却没有拆出一个隐藏款。
该系列的宣传广告文字中标明“每生产108个产品中有一个是隐藏款”,但律师对此指出,从该盲盒商品页面标注信息来看,很难认定商家存在虚假宣传。
盲盒爱好者为抽“隐藏款”端整箱
3月11日晚,有用户发帖称,3月10日晚在京东购物平台的“泡泡玛特京东自营旗舰店”里下单了12个整盒的 “DIMOO去哪儿”系列,共有108个单盲盒。该用户默认以为是未拆的原箱。
根据其所传的交易订单,整盒单价为711元,12盒共计8532元,该商品标明“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11日上午,该用户收到整箱快递,上面贴有“整箱勿拆”的字样。但令该用户没想到的是,拆完所有盲盒,却发现没有一个隐藏款。
该用户在社交平台的个人介绍栏写着“塑料小人爱好者”,从过往交易记录截图来看,其曾有多次购买泡泡玛特不同系列的整箱盲盒经历。
该用户此次购买的 “DIMOO去哪儿系列”是泡泡玛特最新上市的人气盲盒。该系列的官方广告上标有小字说明:“DIMOO去哪儿系列手办含有9个常规款,1个隐藏款。该盲盒系列商品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是基于全部生产数量制定的,隐藏款生产配比是1:108,即“每生产108个产品中有一个是隐藏款”。
根据该用户上传的截图信息,她就此问题联系了京东平台的泡泡玛特官方客服,但对方解释称,“这款抽到隐藏的概率是比较小哦”。当该用户明确表示自己买的是整箱,“整箱里面就是肯定保一个隐藏的啊”,但客服回复说,“不是,您买12个整盒是一大箱哦,里面哪个有隐藏,发货人的人也是不知道的哦”。
对此,该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质疑泡泡玛特存在虚假宣传。该用户写道,“有的盲盒链接写明‘拍12非整盒’,但为何不注明‘拍12非整箱’呢?请问页面上写的1:108是欺骗消费者吗?诱导消费者的吗?在这里玩文字游戏吗?买了那么多次泡泡玛特的盲盒,一点保障都没有吗?如果不是为了隐藏,顾客拍下你们那么多重复的盲盒意义是什么呢?”
3月11日,该用户再次发帖,称“已经投诉举报了!等一个结果。”截图显示,其已在北京事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投诉。该用户回复澎湃新闻称,等待处理后续。
律师:很难认定商家存在虚假宣传
前述用户的经历并非个例。此前也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泡泡玛特线下实体店内购买了一整箱同系列产品,隐藏款生产配比显示为1:144,却无一“隐藏款”出现。
在前述用户发布的帖子下方,有盲盒爱好者留言称,“好无语,直接投诉!!”“箱货正常是有隐,但是也有黑箱的情况,直播间经常出现,哎,肉疼”。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引发《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的通知》(沪市监竞争20220014号)第九条:盲盒经营者应将商品种类、抽盒规则、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以及每个系列可以抽取的次数、金额限制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不得以折现、回购、换购等方式拒绝或故意拖延发放盲盒。不得设置空盒。
那么,购买整箱拆不出“隐藏”,商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凯向澎湃新闻表示,从消费发布的截图来看,泡泡玛特盲盒的经营者已注明了“此盲盒系列商品隐藏款的概率,是基于全部生产数量制定的,隐藏款生产配比是1:108,即每生产108个产品中有一个隐藏款”,这明确说明了购买整箱并不表示就一定可以拆出隐藏款。因此,从泡泡玛特盲盒商品页面标注信息来看并很难认定商家存在虚假宣传。
刘凯认为,在认定虚假宣传时,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资深律师吴刚此前接受媒体时曾直言,“它的文字说明其实在考察消费者的语文理解水平和数学水平。”
“万物皆可盲盒”愈演愈烈,背后乱象引发社会热议。“今年“3·15”期间,盲盒问题也被“点名”。
央视财经报道称,800元的娃娃盲盒实际成本仅有30元,其背后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以及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拆“隐藏款”这一开箱玩法令消费者上瘾,有消费者一次性斥资10494元购买了106份盲盒套餐。
在某投诉平台上以“盲盒”为关键词,2021年度投诉量超9000条,涉及多个行业。其中与“泡泡玛特”相关的投诉共有7519条,主要包括质量问题、退款问题等。
工商信息显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并于2020年12月11日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盲盒第一股”。
澎湃新闻记者 冯茵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