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对外披露,通过一揽子的减税降费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退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 5万亿元,资金直达企业。
同时为了财政的可持续性,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今年赤字率约为2.8%,赤字率再度回归至3%以内,体现了我国当下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
外贸、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今年我国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用于扩大投资,力度与去年持平。
从税费优惠规模的扩大惠及面,到财政赤字率的稳健运行,再到政府投资的坚挺推进,今年的财政预算安排非常有章法,在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背景下,我国的财政政策真正做到了“稳中前行”。
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
与去年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相比较,今年我国减税降费的力度更大,预计全年减税退税约2. 5万亿元,并且此次减负力度仅次于2020年(减税降费超2.6万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2022年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基本原则是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兼职副主席樊芸在看到今年的减税降费力度后很受触动,她告诉记者:“全年减税退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这是相当于给企业一笔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这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意义非同寻常!”
对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认为,这体现出我国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特点。中小微企业是占我国体量比重非常大的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弱,对这类市场主体实施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助力多多。
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关键指标。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我国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万亿元,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增长8.4%。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分析,在疫情之前,我国赤字率一直保持在3%(含)以内。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加大财政支出力度,2020年赤字规模加大,近两年赤字率超过3%。今年赤字率再度回归至3%以内,这也是为了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虽然赤字率有所下降,但财政支出规模继续扩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不减。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要求,2022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
“投资、外贸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债券额度保持去年水平,这也反映了今年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政府为拉动经济作出的表率。”施正文说。
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同时也提高对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扩大投资的同时还要降低财政赤字率,“国家账本”该如何平衡?
预算报告提出,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重点保障刚性支出、急需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下降2.1%,地方各级政府也要从严从紧,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樊芸分析指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需要扩大政府投资,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专项债已经成为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一揽子惠民助企政策的推出,一系列扩内需强市场举措的提出,对广大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家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让财经纪律成为“高压线”
“真金白银”“实惠多多”的减税降费政策,也需严肃的财经纪律和财经法规对其进行制约和规范。
预算报告提出,要坚决制止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偷逃税款、财务造假等行为。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扎紧制度“笼子”,坚决维护制度严肃性。
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规范收支行为,不得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不得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偷税骗税等行为,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组织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行为严查重处,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同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强化预算约束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管好用好这些财政资金和政府资源,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严格落实好财经纪律的各项要求,必须认识到,严肃财经纪律,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记者 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