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职业“发证”放到位也要管到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阳性人员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轨迹公布 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利益链从何处“下刀” 这家“不一样”的书店有位“不一样”的店员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造福高原群众 桃源结“义” 平安出“圈” 福建开辟社区治理新模式 青海“最美儿媳”田发珍:孝老爱亲是家风也是家教 2月28日0—18时 广东东莞大朗镇新增1例确诊病例 内蒙古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调整:二孩三孩可与兄(姐)同校就读 肥美石蟹悄然上市 广东侨乡台山初春的鲜味 山西“网红村”借非遗蜕变:美丽乡村“发酵”假日经济 重庆:“红色五角星”轨道交通站出入口升级完成 展示城市文化 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公布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 山东烟台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密接、次密接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浙江多地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 侵害民警执法权威案下降 福建三年查处2930起 28日12时至14时内蒙古包头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行程轨迹公布 大数据赋能基层警务 江苏南通公安推进“情指勤舆”建设 专家: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振兴县中的关键 东湖评论:稳产业促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五台山:省外低风险地区来返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江苏江阴集中处置一批非法采砂船舶 磨憨边检连续开绿色通道搭建跨国救助“桥梁” 三星伴月、金星西大距等精彩天象将于3月上演 海南三亚:已出核酸采样结果19183份 均为阴性 广东移动信息化服务助力升级“防疫墙” 呼和浩特两人擅自离开封控小区被拘留 网络营销社会服务 这些新职业在吉林可以申报职称 变造核酸证明 青海警方依法行政拘留7人 四川南充:倡导“绿色春耕” 38万亩农田吃上“营养餐” 一位即将退休老教师对两个“特殊”学生的牵挂 探访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个体饭店 浙江宁海老渔民捕到7.1斤野生大黄鱼 售出4.2万元高价 三亚:划定三个封控管理区 对1350人执行封控管理措施 规范垃圾管理 《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3月1日起施行 广西“侨”牌茶叶远销海外 见证归侨生活日渐红火 西藏拉萨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740亿元 内蒙古包头开学第一课 “线上”升国旗 杭州加速“内通外联” 亚运交通保障织密长三角网络 安徽一2岁患儿被烧伤 借助“人工心肺”续命 星空有约丨3月天宇:行星唱主角,晨曦展风采 情暖回家路 春运期间宁夏高速公路频频上演暖心瞬间 @宁夏人 这里有一张即将奔赴2022全国两会的问卷调查! 快来“点”亮你的两会心愿 石嘴山市委组织部下好“四步棋”聚力抓落实 中国食品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在伊利诞生! 宁夏全面启动固废企业排污许可证变更申领工作 金凤区两家企业入选银川市A级优秀人才合作基地 银川市税务局:税收优惠直达快享 小微企业减负添力 中考体能培训班悄然兴起 听听他们怎么说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对新职业“发证”放到位也要管到位

2022-03-01 09:04:27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新职业“发证”放到位也要管到位

李英锋

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心动”,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由于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乘虚而入”,不仅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也难以辨别。

同一个职业,不同的培训,不同的收费,甚至评价证书也五花八门,如此职业培训、职业评价已进入无序生长阶段。其中一些职业培训、职业评价已经变味,成为相关社会机构或“发证”主体的生意,丧失了社会公益属性。

近些年,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大量职业被调整出政府部门的职业资格目录,即政府部门不再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再统一设定职业准入门槛,而是把职业人才的培训权、评价权放归市场,由社会评价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改革的初衷是优化政府管理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让人才评价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减轻人才负担,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然而,不少社会培训机构针对一些职业尤其是新职业存在着随意设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标准、“发证”门槛、“发证”主体、证书名称甚至组织代考、交钱包过、虚假宣传等乱象。更夸张的是,一个职业可能会对应培训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等多类发证主体,可能会对应数百种证书。种种乱象给职业培训和职业评价注了水,迷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眼,对劳动者形成了误导,浪费了劳动者的时间和金钱,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甄选成本,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背离了“放管服”改革的初衷。

对新职业培训、评价、“发证”的种种乱象,政府有关部门该做出必要的反应,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政府退出对相关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直接评定后,不能一放了之,不能把所有的事都交给市场,而是应该以必要的方式、必要的力度聚焦必要的主体和点位加强对职业培训、评价、“发证”市场的监督把关,保障职业培训、评价和“发证”在法治轨道内规范运行,提升职业培训和“发证”的质量。

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联合相关机构、协会等,加强对新职业的关注和研究,及时组织制定职业分类、发布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对职业培训内容、考核要求、收费标准、证书名称、证书性质与效力、发证主体等,也要做出统一明确规定,拉出职业培训、评价、发证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职业培训、评价、发证的禁区和底线,给培训机构、发证主体提供依据和指南,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心中有数。

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从严选择有权参与职业评价、发证的机构、协会等,还要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巡查和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收集社会培训机构或发证主体的问题线索。对调查属实的问题线索,采取约谈、立案查处、曝光问题、信用惩戒乃至取缔职业评价资格等措施,倒逼相关责任主体守住法律底线,规范职业培训、评价、发证行为。同时,也教育引导劳动者擦亮眼睛,增强警惕意识,理性参与职业培训,理性“考证”。

说到底,不能让新职业评价证书野蛮无序生长,对新职业评价、“发证”要放到位也要管到位。只有政府部门依法依规管到位,职业评价的“放”才能做到活而不乱,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