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月21日电 (记者 李庭耀)“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的富足,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和谐,还需要乡土文脉的传承,乡村文化的自我更新。”21日,正在进行的山西两会上,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主任刘维奇建议,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琚寨村,年过七旬的许志勤,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义务研究、讲解琚寨村历史文化,十几年如一日。在他和琚寨村委的努力下,该村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名片,村里的明清大院、赵树理故居被更多游客了解,带动了琚寨村的发展。
刘维奇表示,当前,山西省大多数乡村面临着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文化传承不畅;文化建设主体流失与缺失,人才队伍匮乏;基础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但存在同质化现象等现状。
“要培育山西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刘维奇建议,可以推动文化资本入股,使村民利用传统习俗、技艺、建筑等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乡村文化资源获得文化生计,以生成文化自信。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习俗的创新性发展;开发山西特色的“文创+旅游”“文创+农业”等产品,拓展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
年过七旬的许志勤,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义务研究、讲解琚寨村历史文化,十几年如一日。 靳晓姝 摄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主体流失与缺失,人才队伍匮乏的现状,刘维奇表示,要加强农村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传承人协同培养机制,“可以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校企联动合作共赢,推动高等学校创建非遗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建立城乡一体化农村非遗传承人的职教体系,提高社会相关领域的参与度,将传承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非遗人才的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可以推动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产业振兴融合发展。”刘维奇说,生态环境好,地方风貌独特、区位优势显著、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可以发展文化旅游经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地方,能从饮食文化、农业文化、手工文化等中寻找灵感,开发特色生态文化产品。
刘维奇认为,乡村可以挖掘历史积淀下来的建筑、工艺、服饰、典籍等特色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农业做推广,用旅游等为文化做宣传,实现文化和旅游、农业等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各村镇需从乡村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力求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以增强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加快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有机融合,推动乡村全方面发展。”刘维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