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无限扩张 带来自由还是枷锁 城市里,有一种污染“没法管”? 美好生活,在乡村振兴中铺展 看待“90后博导”,还是多从学术角度 “南京女大学生遇害案”庭审推迟 律师详解何为排除非法证据 野猪失去“护身符” 不等于可以随意猎捕和食用 今年的目标实现了吗?别让“自我设限”阻碍你前行 想培养孩子自律?请让你家的安全感“落地” 山西孝义煤矿透水事故21人被困 1306条腿!“名副其实”的千足虫首次发现 网络江湖 一不小心就成了“囚徒” -7.5℃!今早北京气温再创入冬新低 白天最高气温-1℃ 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 台风“雷伊”将影响华南及南海 今天北京最高温-1℃ 或度过下半年来最冷白天 课堂上发表涉南京大屠杀错误言论 上海一女教师被开除 “北京12345服务导图”上线 可预约百余事项 增设停车位 贴心又便民 多个商标被抢注,“童话大王”维权不该这么难 那年今日|历史上的12月17日发生过什么大事? “双减”,构筑基础教育“新生态圈” 老人烧柴取暖被封炕,类似事件为何一再发生 北京12月16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维权全部成功后《童话大王》才会复刊” 批量复制的“爱国爽文”藏着磨刀霍霍 被拐儿童回归家庭,父母可以做什么 “摇一摇”跳转至广告平台 APP开屏广告又出新花样 河北成安县成立联合调查组 全县排查问题学校 1至11月宁夏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76.1亿元 兜底线促发展 宁夏残疾人“十四五”规划一个字——“实” 燕翔园社区:群众所需无小事 “十四五”期间宁夏将加快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步伐 《冬奥之旅——穿越21座冰雪之城》发布 增普惠强监管调收费,未来几年幼儿园将有这些变化! 2021年两岸大学生“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 持续18年的温暖,这个社区的“冬至饺子”很暖心 冬奥会来临,六盘山掀起冰雪运动热 国家中医药局: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除个别人外普遍应用了中医药 通讯:探访包头南海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甘肃临夏全方位保护治理黄河生态 深挖黄河文化构筑安全屏障 河南选树发布10名2021年“最美职工” 通讯:13岁“轮椅少女”求学记 万千关爱伴我前行 成都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系入境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台风“雷伊”即将来袭 海南发布台风三级预警 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发布: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降温6~10℃ 满洲里:解除隔离人员将闭环转运 实施“7+7”居家管控 最新研究:商业化学物质在大气中产物或毒性更强 带来未知风险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纳入ISO国际标准典型案例 浙江三地新增确诊病例50例 成都入境隔离场所一工作人员核酸阳性 已确诊新冠肺炎 满洲里发布最新考研人数:最终为695人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算法无限扩张 带来自由还是枷锁

2021-12-17 09:06:18来源:中国青年报

算法无限扩张 带来自由还是枷锁

交谈中提到某种商品,不久即会收到相关的产品链接;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产品显示的价格竟然不一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广泛运用,这样的算法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算法,是一种依托海量内容、多元用户和不同场景等核心数据信息,进行自主挖掘、自动匹配和定点分发的智能互联网技术。当前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算法类型多种多样,既包括长于新闻创作的自动合成型算法、适用线上购物的个性推荐型算法,也包括精于语句识别的检索过滤类算法和契合网络约车的治理决策类算法,等等。算法社会的到来势不可挡,从信息传播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算法在为公众提供极大技术便利的同时,对网络生态的发展亦产生了深刻影响。

算法极大降低了公众筛选有效信息的社会成本。算法的核心价值是利用对用户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网络行为与时空环境等关键信息的统计分析,致力于在信息内容、产品服务等多元层面实现对用户的追踪推测、精准分发和有效供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既往技术语境下公众付出的高昂时间与经济成本,让人们能够从以往单一重复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筛选行为中得以解放,满足了公众对于信息和服务的分众化需求。

算法不断建构和重塑着既有的网络群体关系。算法场景造就了公众的数据化和标签化,在强化了既有群体边界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的共同体关系的形成。以往网络群体互动关系的形成,大多是公众自发性主动找寻、相互选择的结果。而算法社会下,无论是信息内容的分发还是产品服务的送达,作为中介的算法在进行一对一的关系匹配或资源分配时,首先要对用户进行标签化甚至评分制的“全面数据化”处理。

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依据用户接收到相关信息和服务后的点击次数、停留时长、举报屏蔽以及转评赞等各种反馈行为,对其主要观点、情感倾向和媒介消费行为进行精准的图谱画像。进而通过后台信息匹配、技术调节与资源控制等方式,帮助用户发现、连接起具有相似观点或共同兴趣的其他共同体关系。

毋庸置疑,技术驱动的算法红利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购物离不开“算法比价”、商业运营离不开“算法宣传”、日常出行离不开“算法导航”,甚至求职姻缘也需要“算法匹配”等。但看似理性、中立的算法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偏见:大数据“杀熟”“欺生”、算法侵犯隐私乃至引发群体极化等现象时有发生。算法盛行给网络生态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值得警觉与深思。

一方面,算法盛行容易造成“把关人”角色弱化,人沦为算法“囚徒”的可能性急剧增加。算法虽然带来了个人信息、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但在算法技术主导下,个性化分发力度得到空前强化,而信息、产品与服务编辑审校等“把关角色”却经常遭到弱化甚至缺位。一旦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失当,个体在认知判断、行为决策以及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很可能会受到单一算法的钳制乃至禁锢,成为算法的“囚徒”。马斯克通过脑机接口发现人脑90%的算力都在忙着关于“性”的计算,虽然相关结论有待考证,但其引发的“算法胜利后,人的自由意识去向疑问及其引发的价值迷失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另一方面,算法盛行容易强化“信息孤岛”效应,网络生态失衡、失真的风险可能不断加大。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与某类信息的快速连接和匹配,但也自动过滤掉了其他潜在有效信息。信息窄化下的公众容易形成“很多人都是这种想法和价值取向”的错觉,这种“选择性”的接触、过滤与相信,不仅会闭塞与不同意见群体的交流沟通,更会造成在自我重复和自我肯定中的视野受困与故步自封。同时也会为偏见滋生、黏性缺失的网络舆论场埋下被操控的巨大隐患,甚至陷入恶性循环、诱发线下群体性事件,破坏网络生态的晴朗稳定。

简单粗暴、一刀切式的“算法抵制”并不可取,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公开推行更加透明的行业技术准则,已迫在眉睫;同时,必须摒弃“算法崇拜”,进行更加全面专业的算法设计者素质培训,强化对算法使用者的素养教育。总体而言,从认知与关系的维度看,算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既有的网络生态,也把自由与枷锁的张力推向了极致。算法场景的无限扩张,快速推动着人们的“全面数据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争议。有意识地对算法技术进行价值反思,始终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讲师,本文获得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支持)

李巨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