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大黑牛”个头“过两米”
中国篮球新秀是个固原娃
2021年11月底,备受球迷关注的2021赛季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总决赛在江苏盐城圆满落幕,陕西信达队主力球员杨文学,凭借优异表现荣获2021赛季NBL联赛常规赛MVP(最有价值球员),他还以场均13个篮板的表现,斩获2021赛季NBL联赛常规赛“篮板王”。这颗闪耀在NBL赛场上的篮球新秀,是土生土长的宁夏固原人。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宁夏固原走出的篮球新秀杨文学,没有因为家境贫穷而气馁,而是将自身身高优势发挥到极致,不但篮球打出了名气,还以努力拼搏的形象在全国打出了“宁夏名片”。
健将风采一瞬间。
在小学四年里,杨文学只有上体育课才能摸到篮球,平时总是与一群小伙伴玩“毛蛋”(废旧毛线缠出的圆球)
十三岁那一年,怀揣一个篮球冠军梦。
杨文学的家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东塬村,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峁梁。自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三营一带的村民和中小学校学生就有喜好打篮球的传统。
“这个娃娃能有今天的成绩真的不容易,真的是个奇迹,真的是个传说!”近日,当记者驾车绕过几道弯、爬过一道道陡坡,在东塬村村部见到村支书马红张时,他连用三个“真的”道出了杨文学一家人的艰苦与辛酸。
杨文学四岁时母亲意外去世,父亲杨志虎顶着悲伤,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条件下,又当爹又当娘,将杨文学和四个姐姐、一个哥哥拉扯成人,除了杨文学外,姐姐和哥哥都已成家。
“你看,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不像以前连院墙都没有。”到杨文学家,还要走过一个埫、下一个坡,来到坡口,马红张指着远处几间瓦房感慨地说。
两间上房、三间偏房,是村子里最普通的房子。而在这个院子里,最阔气的就是一副新式篮板,杨志虎老人正和几个子女打着“半篮”,除了杨文学身高2.05米外,他们家个个都是一米八、一米九的大个子。
“这娃娃把苦吃了!”这是记者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这娃娃从小没有了妈,穿不暖、吃不饱,没有穿过一双好鞋。”杨志虎老人有些自责地说。“好着呢,好着呢,你不要这么说,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我们不是过得好好的,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吃得壮实嘛。”杨文学用他的大臂搂着父亲肩膀安慰着,眼神里透着对父亲的疼爱。
十八年前,妻子的突然离去,让杨志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看着五个还未成人的孩子,杨志虎放弃再婚。“我除了种地、做点小买卖,每天还要给几个娃娃做饭洗衣服。”说着说着,老人沉默了。小儿子杨文学能顺利地上学、打篮球,都是几个姐姐的功劳,她们百般呵护着弟弟,一个个接力承担着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儿。谁家过喜事,姐姐和哥哥都会把好吃的给弟弟带回来,因为她们知道,弟弟个头大、饭量好,得想办法多增加营养。
小学四年级时,杨文学的个头就长到了1.83米,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走起路来“很招风”,用村民的话说:“这个娃娃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刮倒。”而在小学的四年里,杨文学只有上体育课才能触摸到篮球,平时他都是与一群小伙伴玩“毛蛋”(废旧毛线缠出来的圆球),加上吃不饱、穿不暖,这时,篮球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
迢迢征战路,归来仍是少年。
在杨文学每天愁于回家打柴做饭时,“伯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奖杯,既是成功的见证,更是未来的推动。
2012年,东塬小学分配来了一名体育老师,名叫慕彦强。体育专业毕业的他一眼看中了杨文学的优势,下定决心要用专业的方法训练培养杨文学。
每天早上,他要求杨文学提前一个小时到校,体能训练、运球技能……慕彦强不厌其烦地教,无论刮风下雨,从不停歇。在体育器材短缺的情况下,慕彦强确保杨文学拥有一个专用篮球,让他在下午放学途中可以进行连续拍球训练。但慕彦强的苦心并没有得到“回报”,连续几天,慕彦强都没有在晨光中等来杨文学,追问原因,腼腆的杨文学一言不发。带着心中的疑问,慕彦强到杨文学家中进行家访,一进门,看到家中破败不堪和锅台上仅有的黄米饭、洋芋,他大吃一惊。随后,在和杨文学父亲杨志虎的聊天中得知,杨文学每天训练很累,回家还要做饭、喂羊,本来就身体虚弱的他逐渐吃不消,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杨叔,这孩子不能耽误了,他的未来一定大有前途,你把他交给我,我一定给你带出个好苗子来!”慕彦强急了,恳求着对杨志虎说。
在慕彦强的劝说下,杨志虎同意让杨文学继续打篮球。为了保障杨文学的营养,慕彦强将他的早餐鸡蛋让给杨文学吃,同时,校长杨文发也在营养午餐中给杨文学多加了两个鸡蛋,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呵护下,杨文学坚持训练了三年。
每天早晨,在东塬的山峁梁上,都有慕彦强和杨文学训练的身影,5公里跑下来,两人大汗淋漓。早上练,下午还要“小灶”,有时练得太晚,慕彦强就把杨文学留在宿舍,下点面条加俩鸡蛋,饭后挤在1.2米的小床上呼呼大睡,第二天再接着开练。
“因为没钱买鞋,娃娃穿的是姐姐做的老布鞋,训练中扯开了大口子,脚指头都在外面露着,他就用布条子绑住接着练。农村市场上也没有他穿的鞋码,网上当然有,但他的条件不允许。”慕彦强回忆起杨文学的训练往事,声音有些哽咽。
经过三年系统训练和营养补充,杨文学从打“毛蛋”的野路子变得专业起来,身体也壮实了,慕彦强心里盘算着,该是带杨文学出去见见世面了。
2014年,杨文学小学毕业,此时的他身高已经1.96米,拍毕业照时,只能站在最中间,好让合影显得协调
多少汗水洒赛场,换得成功与喜悦。
每逢寒暑假,慕彦强只要参加固原市举办的篮球比赛,都会带上杨文学。当时,14岁的杨文学只能打替补,上场还是有点儿笨手笨脚,总是放不开。每当这时,慕彦强就会走到他的身边,拍着肩膀鼓励他大胆运球、上篮,让他明白,只有打好每一场比赛,才能有出头的那一天。“一次在黑城镇打比赛,杨文学发挥得非常好,现场观众热情为他加油,一下把娃娃的兴趣激发出来了。”慕彦强说,通过一场一场打比赛,杨文学对篮球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但此时的杨文学产生了厌学念头,总是想出去打“野球”。“我能理解他想打‘野球’的初衷,无非是想挣点小钱贴补家用,但我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应该去学习,不能因为篮球荒废了学业。”在慕彦强的推荐下,杨文学来到固原五中上初中,一学期后,学校体育老师和慕彦强都认为,杨文学应该到专业的体育学校接受专业训练。就这样,在慕彦强等老师的引荐下,杨文学被宁夏体育职业学院特招,开启了他专业化训练、学习之路。
只要杨文学跨步上篮,解说员总会喊出:大黑牛上篮了
在宁夏体育职业学院,杨文学的眼界开阔了、内心坚定了:打好篮球,为老师争光,为支持他的父亲和姐姐哥哥争气!
2015年,来到宁夏体育职业学院不到一年,陕西信达篮球俱乐部相中了15岁的杨文学。虽然学校舍不得这个好苗子,但老师都知道杨文学的潜力,只能忍痛割爱送他到更大的舞台。
来到陕西信达篮球俱乐部后,杨文学倍加珍惜这个平台,每天早上第一个出现在训练场上,挥汗练球。从陕西信达青年队到国家一队,杨文学用了三年时间;从替补打到主力,赛场上总有他的身影。此时,杨文学有了一个外号:“大黑牛”,比赛中,只要他跨步上篮,解说员就会喊出:大黑牛上篮了!同时介绍,这名主力是来自宁夏固原偏远山村的农家孩子。
在今年的全运会赛场上,杨文学代表陕西队出战,和韩德君等中国篮球名将对抗。11月,在江苏盐城的全国男子篮球比赛(NBL)中,他场均拿下13个篮板,获得2021赛季NBL联赛常规赛“篮板王”,并凭借优异表现荣获2021赛季NBL联赛常规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在四年职业联赛中,杨文学最高一场得分51分,拿下21个篮板,跟随球队获得NBL联赛冠军。
“杨文学现在的成绩,与他的刻苦有关,与他的懂事有关,但我希望他能走向更大的舞台,因为对于每一名职业球员来说,打进CBA、NBA才是奋斗的目标。”今年,在慕彦强的鼓励和推动下,杨文学到河南师范学院就读,他不但要成为篮球赛场上的“大黑牛”,更要成为一名有文化的职业球员。
每次休假回家,杨文学都会到慕彦强家中看望恩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姐姐、哥哥创业致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杨文学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着他的家人和恩师。
如今,杨文学在篮球界小有名气,但在西海固,他创造了“篮球神话”。他用篮球技术和精神,将宁夏、西海固的地域名片带向全国。“我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训练,打好每一场球,回报效力的球队、回报关注我的父老乡亲。”杨文学说。
在采访返程途中,记者看到四五个少年顶着寒风在东塬的山路上跑着,他们是三营中学的篮球队员,正在东塬山坡上开展“极地”训练。当听到杨文学的名字,少年们兴奋地说,那是他们的偶像,他们都想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杨文学。如今,杨文学已成为西海固篮球文化的一部分,未来的篮球赛场上,我们一定会见到更多的“杨文学”。
故土亲情永难忘。(张强 马琳/文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杨志虎、杨文学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