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通讯:残疾人世界冠军徐立立:我和儿子一起上大学 宁波慈溪通报上虞一确诊病例所涉活动史:离慈时未感染 针对本轮疫情 浙江在人员聚集方面落实“五个严格” 中国警方谈网络诈骗:“80后”“90后”等是易受害群体 杀猪盘诈骗损失最大 阿地力·买买提的郑州生活:俺是河南人,都是一家人 倡新风反陋习 移风易俗入人心 爱心轮椅送到家 残疾人生活更便利 侯文礼:盐池说书 讲精彩故事 周六早些时候的另一次暴跌使这些元节加密货币与市场一起下跌 这种表现最好的加密货币的表现甚至超过了Solana 1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按年上升6.8% 了解不可替代代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们留下的足迹 如何出售不可替代的代币 对于这个以太坊竞争者来说过去几天并不是那么好 在离开劳动力队伍之前考虑这些问题可以使您免于许多财务问题 周末又发生了一次闪电崩盘 退休人员希望得到一个不错的收获但它会成功吗 2021年将10000美元变成100万美元的4种加密货币 我正在为2022年股市崩盘做准备的3件事 黑龙江讷河新增1例确诊4例无症状 病例详情公布 浙江宁波余姚奉化宁海三地开展核酸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那年今日 |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2月13日 浙江湖州南浔三处棋牌室经营者被行拘 宁夏文旅亮相2021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 王雪:打造城市里有性格、知冷暖的书店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浙江发挥零售药店“哨点”作用 织就疫情防控监测网 陕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浙江三门发现一名密接者: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探访杭州核酸检测点:排队高峰多在夜间 医院24小时运转 2022年研考在即,学硕缩招,专硕时代真的来了? 贱卖的发电机 新买的制茶机——安徽水电供区改革两周年回访见闻 浙江杭州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为集中隔离人员 粗心车主未拔钥匙 醉酒男子开走叉车 银川两销售公司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 宁夏教育厅发布《宁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 银川欧亚男健医院林新荣一审获刑十四年半 平罗县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首府市民移动办事的“总入口”“i银川”App2.0上线 宁夏构筑新材料技术创新体系 建在西吉大山里的复旦“第七教学楼” 中卫防贫保险救助金筑牢返贫防线 宁夏老年大学民政分校揭牌 宁夏创新驱动培育新材料产业名企名牌 “大眼萌”受伤落难幸得警民联手救助 蘑菇棚“种”出幸福生活 银川二十中9位同学应战诗词大会复赛 宁夏举办“优质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助力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上马村: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2021-12-13 15:03:46来源:光明日报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年末我们交出这样的答卷(4)】

奔腾千里的汾河,流淌的是一首隽永的生命的歌!

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这条河流,是三晋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对山西人来说,汾河,不仅仅是一条大河,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连接着表里山河与人间烟火。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只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旋律响起,这片大地上的每一个儿女,一定都会心潮激荡。

五策并举“活”了汾河

立冬前一天,天空下起小雪,片片雪花洒落在缓缓流淌的汾河水面上。对喜欢摄影的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何晓飞来说,这是个好日子。

汾河流经太原境内188公里,其中城区段43公里,宛若一匹碧绿的绢带迤逦穿城而过。在太原市民心中,汾河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城市形象代言人”。

然而,曾经一段时间,汾河惨遭“毁容”:沿岸大大小小的工厂,将黑的、红的、黄的、白的污水,汩汩排进母亲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占比高达90%以上。

汾河边的城市,又是怎样的呢?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前三个城市,均在山西。有人哀叹:“汾河已死!”

痛定思痛,一场汾河“大营救”,在山西各地展开。以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按照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的治水思路,山西对境内的河流进行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综合施治。

23年接力,2021年9月30日,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四期工程和人们正式见面,标志着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治理全面完成。

在这条碧绿绢带的南端,晋阳桥段水域长约2.5公里,宽约300米,水深达7米,是山西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赛艇和皮划艇项目在这里训练。这些项目对于水质、水量的要求非常高,本身就是对水域环境的最大肯定。

通过水下摄像机,你可以看到汾河水质呈现出清透的淡绿色,清晰地看到鱼儿游动。

何晓飞向记者介绍,汾河水质的变化,得益于从汾河上游的全流域生态治理,包括汾河景区大片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现在,景区内发现的鸟类有165种,各类树木花卉达到230余种。

作为城市的绿肺,汾河景区的建成,使太原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3平方米左右,帮助城市降尘20%左右。

入冬以来,气温骤降,人们游览汾河的兴致不减。“有了汾河陪伴,日子有滋有味。”何晓飞感慨。

五水共治“丰”了汾河

船只、桨声、艄公、号子,曾经是河流的语言。“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2000多年前,汉武帝乘楼船溯游汾河,一曲缠绵流丽的《秋风辞》从此回荡。这首《秋风辞》,就刻在汾河河尾的秋风楼上。

谁能想到,兴旺了2000年的汾河航运,前些年竟一度停滞。挖1吨煤,流失2.5吨水!由于煤的过度开采,1995年起,汾河经历了长达12年之久的断流。

汾水复流,是铁腕治水、生态调水、改革活水、高效节水、强力保水“五水共治”的结果。

“多补少拿”,让汾河介休段实现了“水量丰起来”。2020年,汾河介休段总径流量达9.2亿立方米,比2019年增长26%。

忻州静乐故称“鹅城”,因历史上天鹅在此栖息而得名。汾河静乐段42公里生态廊道,被称作“汾河之肾”,整个水系由汾河干流和7条支流组成。

2016年,静乐启动水生态治理,恢复湿地植被3996亩,实施退耕还湿500亩,水系清淤疏浚225亩,汾河两岸营造生态林2万余亩。

这2年来,每到2月都会迎来白天鹅驻足,国家级保护动物黑颧、金雕、褐马鸡也成为这里的常客。“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明代诗人张颐陶醉的“汾河晚渡”胜景,如今重现。

山西作家李骏虎,在与汾河并行的同蒲铁路旁的一个小村落里长大。

李骏虎说,作为一个在汾河畔长大的放牛娃,最欣慰的是,不只太原,汾河流经的6个地市27个县区,全流域都经过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水草丰茂、天蓝水碧、鸟语花香。

顶层设计“富”了汾河

汾河出太原城区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有晋祠泉汇入。当年李白游晋祠赞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因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和采煤损耗,1994年,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断流,受其滋养了三千余年的晋祠大米,一度濒临消失。

如今,随着汾河水量的不断丰盈,难老泉的地下水位已经回升24米多。晋祠大米,也携香回归。10月1日,总占地800余亩、可同时容纳3万人参观游览的稻田公园正式开园。

秋日里,稻浪随风起伏,人们在金黄的稻田里穿梭。范仲淹与欧阳修笔下“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景象再现。

“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山西省水利厅副调研员李俊学说。2017年,山西颁布实施《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2021年3月1日,《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正式实施……顶层设计,打造出山水相依、溪水长流、林泉相伴、湖光山色的三晋幸福河。

运城市地处黄河金三角大拐弯处,是黄河干流在山西省流经最长的市。汾河也在这里汇入黄河。“黄汾沿线历来是全市粮食生产集中连片高产区域,也是优质粮食生产适宜区域。”指着眼前平展展的农田,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告诉记者。

“宜粮则粮”,运城市在沿黄河、汾河流域8个县(市)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预计到2025年,粮食(两作合计)平均亩产将达到100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基地内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晋祠的大米,晋南的面,是汾河馈赠给山西人的珍贵礼物,山西人也将尊重和感激之情还给了汾河。

绿色产业“美”了汾河

1205年,年仅16岁的元好问赴试太原,在汾河边写下千古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千里汾河万卷书,千年汾河万载情,在这样的河流上行走,是何等快哉!千百年来,古老的汾河见证着三晋大地上一个个人间奇迹。

冬日,绿色已经渐渐褪去,汾河两岸却依旧风光迷人。曾经在汾河两岸密布的煤焦铁等工业企业已不复存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如火如荼的绿色产业。

汾河流经的农村,生态美,百姓富,好日子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着好山好水,汾河源头的宁武县石窑沟村农民王贵拴办起了农家乐:“从前上山种地,收入只够糊口,后来退耕还林,景区游客多了,我的农家乐一年能赚2万多。”

静乐县庆鲁沟村通过造林合作社,将8个村的荒山全部绿化,造林1.3万多亩,150余户农民实现增收。

汾河遗珠世泰湖湿地公园,由文水县刘胡兰镇王家堡村1100余亩汾河滩涂地改造而成,是当地打造的一个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一个鱼类的世界、鸟儿的天堂。

同样是沿汾经济带的一员,曲沃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5G管理,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智慧农业。

在省会太原,汾河西岸正在建设的高端综合金融集聚区,犹如一颗明珠,引人瞩目。

今年,太原汾河两岸开通了全长8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一路骑行,春可眺落英缤纷,夏可闻虫鸣蛙叫,秋可观层林尽染,冬可赏雪雾松风。

2010年,张鹏程和老伴儿从老家右玉来到太原,一起在汾河景区做了保洁员,一干就是十多年。张鹏程说:“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汾河越变越美,也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