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我们快一点,风险就少一点”——走近与病毒赛跑的“福尔摩斯”
新华社哈尔滨12月9日电(记者刘赫垚、徐凯鑫、杨思琪)“您好,我是社区的流调人员,耽误您几分钟……”董鑫平拨出一通电话,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流调对于掌握感染者信息、精准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发挥着关键作用。流调员也被称作战“疫”一线的“福尔摩斯”,他们负责“追踪”病毒,在短时间内摸清重点人员活动轨迹,从而尽可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12月2日哈尔滨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流调员以“疫”为令,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就此开始。
1980年出生的董鑫平是哈尔滨市第八中学校的一名教师。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在此之前,他曾参与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工作。
董鑫平在进行流调工作。(受访者供图)
“虽然此前当过抗疫志愿者,但这次的工作内容和以前很不一样。”董鑫平说,接受短暂培训后,他开始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三棵树大街街道圣中社区开展工作。
“流调要争分夺秒,我们快一点,风险就少一点。”抱着这样的信念,董鑫平顾不得中间休息,第一天工作他就拨打了近180通电话。结束一天工作后,他连饭都没吃,倒头就睡。“累得都顾不上饿了。”董鑫平打趣道。
身体上的疲惫对于董鑫平来说并不是最困难的。“我最怕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董鑫平说,有些人还误把他当成骗子,甚至出言不逊。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第一时间安抚对方,并耐心解释,告知流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够参与流调工作,为守护城市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同时,自己也深刻体会到抗疫工作者的不易。”董鑫平说,疫情结束之后,他打算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和自己的学生们分享这段特别的经历。
对于41岁的于兰来说,“无缝衔接”是战“疫”关键词。作为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的一名医师,12月3日起,她被派往哈尔滨市香坊区开展流调工作。
“3号上午结束居家健康监测,下午就投身新的战场。”于兰曾支援黑龙江省黑河抗疫,上午刚刚恢复正常生活状态,马上又以黑龙江省疾控中心第四流调小组组长的身份,投入“冰城”战“疫”。
于兰在整理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受访者供图)
“一些患者刚接到我们的电话时情绪激动,我们要耐心解释引导。”“一定要让患者认识到流调的重要性,不能遗漏任何信息。”流调开始前,于兰反复和同事强调这些注意事项。
逻辑缜密是流调工作的关键。“每个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都需要进行详尽的轨迹分析。”于兰说,一些接受流调的人员记不清14天的活动轨迹,需要通过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标志性事件、线上支付记录等信息,参考相关部门提供的监控录像等进行分析。
“有时候为了确认一个细节,需要查看录像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于兰说,相当于重“走”一遍被流调对象走过的路,帮助他们找回“消失的记忆”。
“凌晨3点睡觉算早的,特殊时期没办法。我们流调快一点,病毒传播的概率就小一点。”于兰对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早已习惯。
虽然工作繁重,但于兰毫无怨言。“选择了学医,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责无旁贷。没有8小时之外的概念,只有24小时待命。”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