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阮煜琳)2日起,中国中东部地区污染渐起,截至11月5日7时,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区共有85个城市空气质量出现细颗粒物(PM2.5)污染。各地积极应对,中国东部地区已有29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专家进行会商,分析本次污染成因。
11月2日起,中国中东部地区污染渐起,部分地区出现重污染。截至11月5日7时,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共有85个城市出现PM2.5污染天,6个城市出现PM2.5重污染天,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每立方米174微克。11月4日晚,锦州PM2.5小时浓度峰值达到每立方米248微克。
分析污染成因,专家分析指出,一是近一周气象条件持续不利,偏南弱风、贴地逆温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断累积。
二是近日京津冀地区出现高湿大雾天气,促进气态污染物向二次颗粒物转化和颗粒物吸湿增长,造成PM2.5浓度上升、大气能见度明显下降。
专家说,典型城市的PM2.5组分特征显示,硝酸根离子是PM2.5的首要组分,占比约为45%,区域内机动车、工业等排放氮氧化物的二次转化是导致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是近期污染源活动水平略降,但环渤海地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活动水平仍较突出,对区域内污染贡献显著。
专家指出,10月下半月,工业源活动水平持续下降。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例,工业热高值点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左右。但是同时看到,环渤海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工业源活动水平仍比较突出。
11月3日,北京市城区建筑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当日17时,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中新社发 郭海鹏 摄针对本次污染过程,各地积极应对采取预警应急措施。截至11月4日,中国东部地区已有20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9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根据最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以及企业环保绩效水平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计,5日至6日白天,近地面相对湿度较高,叠加偏南风和区域逆温,并受部分地区提前开展供暖影响,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大部将出现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6日午后起,受强西北方向冷空气过程影响,扩散条件将自西北向东南逐步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