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擅闯动物园白虎展区 隐蔽装置如何阻挡人兽接触? 评论:应给网络主播拉出“行为负面清单” 呼和浩特连续3日无新增,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丝路绣心”春风化雨 浙江女监展出160余件服刑人员作品 安徽省公安厅原副巡视员王辉一审获刑14年 解决医养最后一公里难题 首个省级智能服务平台成立 深圳6万余名环卫工人每周花1分钱可享用一顿爱心餐 割一茬“韭菜”再跑路 健身房的坑还嫌少吗 “八音会”传承人学艺50余载:希望非遗文化重放异彩 陕西武功:“教稼圣地”练成“新武功”,打造“西北电商第一县” 去境外搞电信诈骗赚快钱?结局可能是被打断手脚甚至抑郁病亡 “祖冲之二号”实现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 心源性猝死 重要致病基因被发现 银川市国企向金凤区捐赠30.6万元物资助力抗疫 贺兰公安:坚守抗疫一线,这“疫”刻,很温暖 宁夏科技厅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宁夏青年科技工作者葛谦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呼和浩特完善“人、物、环境”共防 已检结果均为阴性 额济纳旗开展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足不出户”管控措施+采样点+流动采样 2021辽宁省“技师杯”技能精英挑战赛火热开赛 公安部:各地教育劝返境外高危涉诈人员6.9万名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驰援额济纳旗 安徽六安通报:两医生擅自接诊发热患者被判一年三个月 跨越1800多公里 广东脐血奔赴山东泰安救助白血病患者 父子二人隐瞒旅居史逃避进京检查 被依法行拘 重庆:昔日脏乱差步道变身口袋公园 甘肃警方依法打击扰乱防疫秩序违法行为 额济纳旗为滞留游客再送服务:增加菜品花样 供游客自行选择 核载31吨大货车超载成“百吨王” 驾驶人被记6分罚款2000元 4人伪造行程码截图蒙混检查被内蒙古警方拘留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项目征集启动 阳光984 :“疫”路有你 志愿前行 给力!宁夏可在两天内完成400万人份核酸检测 注意了!健康码黄码人员符合条件可转为绿码 口岸小城二连浩特警医“夫妻档”携手逆行记 十年如一日爱的奉献——记助人为乐“湖南好人”王宗清 国外友人应援甘肃以“艺”抗“疫”: 奏响“战疫大合唱” 宁夏首个“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正式使用 宁夏: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其余患者病情稳定 兰州:新增确诊病例6例 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北京:19例京外关联本地病例平均年龄61岁,有1例重型 安徽:5年来追回外逃人员183人 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创新 上海成立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出台23条措施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 青海西宁:“适老社区”中“有养 有乐”的“银发一族” 甘肃启用防疫货物运输车辆快速通行证 减贫困强教育护环境 中国青年阐释维护世界“大和平”的“小注解” 宁夏组建159支流调溯源队伍 目前共排查密接人员1116人 白琵鹭做客山西长子精卫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十堰发现“生态杀手”加拿大一枝黄花 已组织清除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游客擅闯动物园白虎展区 隐蔽装置如何阻挡人兽接触?

2021-10-27 09:04:35来源:新京报

游客擅闯北京野生动物园白虎展区,隐蔽式装置起到关键防护作用,使得人兽未发生实质性接触

动物园隐蔽装置如何阻挡人兽接触?

近日,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一名游客违规下车,非法闯入白虎展区,与11只白虎对峙。因为园区中一道隐蔽式装置起到了关键的防护作用,闯入者与动物之间始终没有发生实质性接触。

北京野生动物园一名工作人员曾向新京报记者解释,在自驾游览区,动物园通过隐蔽的隔离技术将猛兽与游客(包括工作人员)进行了隔离,虽然游客能近距离观赏白虎、棕熊等猛兽,且感觉不到隔离的存在,但动物并没有机会来到游客车边。

什么是隐蔽隔离措施?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伤害?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邀请中国动物园协会景观设计组组长马可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做出了详细解释。

什么是隐蔽隔离措施?

不遮挡游客视线、容易被游客视线忽略的隔障,例如壕沟

在动物园中,为了保障游客及动物的安全,防止双方直接接触,园区会采用多种隔障方式。

中国动物园协会景观设计组组长马可告诉新京报记者,动物园传统而且常见的隔障方式包括网笼、墙、玻璃隔断等。而隐蔽隔障设施,指的是不遮挡游客视线、容易被游客视线忽略的隔障,例如壕沟。

壕沟设在动物区和游客区之间,分为干壕沟和水壕沟,前者沟底多为自然植被,后者则装满水,类似湖或池塘,比如有的灵长类会避免接触水体。其宽度和深度根据动物的跳跃能力来确定,“大于动物的最大行为距离,保证动物无法跃过。”马可说。

此外,壕沟周边常辅以其他设施。马可表示,为了让动物更多地出现在展区核心位置,避免动物试图接近壕沟或逃逸,动物园常在壕沟边缘适当位置布设电网、砾石、树段等,“有的食草动物不愿意踩在尖锐的石头上。”

但这些设施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游客感觉不到隔障的存在,认为自己与动物处在同一空间。

隐蔽式隔障在野生动物园中较普遍,“因为里面存在类似车行区的区域。”但马可也透露,并不是只有野生动物园才会采用,“所有的动物园都在根据不同的展示物种选择合适的隔障方式。”

动物园如何选择隔障方式?

无统一标准,需考虑参观模式和是否适合动物

马可介绍,动物园在选择隔障方式时很灵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都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参观模式,即“园区用什么方式将动物展示给游客,游客观赏的视角是什么样的”。在一些野生动物园的车行区,游客渴望“近距离”游览,园区会根据车内游客的视野范围设置隐蔽隔障,“既让游客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动物自然行为,也隐藏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隔障方式。”

第二,要考虑是否适合动物。“在小型动物展区,没有必要用大壕沟,采用合适的地形高差就可以解决问题。设壕沟时,也要考虑动物是否有能力助跑、起跳位置等,不同动物展区运用不同隔障,根据动物的习性来调整,但前提是不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

此外,可以多种隔障方式结合。例如电网,既可以限制、警示动物的活动范围,也可以提升壕沟的安全性,在动物起跳点进行制约,可以作为加强效果的安全装置。

壕沟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本身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需防范隐患

马可告诉新京报记者,壕沟是比较成熟的隔障方式,本身不会对动物造成致命伤害,“一个状态正常的动物,在行动前会评估安全性,不会强行跳跃。”但动物园也要考虑设施带来的隐患。

“动物虽不会主动跳跃,但有可能因为打斗等意外掉进去,所以可以采用‘V’型壕沟。”马可解释称,这种壕沟临近游客一侧是垂直的挡土墙,高度大于动物垂直跳跃的最大范围,保证动物无法跳到游客区,但临近动物的一面为斜坡,“就算动物掉下去,也会安全落地,还可以走回自己的区域。”

至于电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介绍,电网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细铁丝状;一种中间为棍状,上面生出多根枝状物,约一尺高,看起来像一棵铁丝树,也叫“电草”。

“一般用弱电,对动物应该没有太大伤害,但因为平时到这里会被电得不舒服,动物默认这就是围栏,有点像瑞士牧场拦牛的电围栏,利用的是动物的条件反射,虽然弱,但有效。”王放说道。

马可透露,电网在国内的动物园中应用较普遍,多置于地面,有时也放在墙上,只是游客很少能注意到。“不能说电网是一个友好的设计,但确实是有效防止动物逃逸的手段。”马可认为,电网作为一种传统而且有效的隔障手段,并不一定要被取缔,而是要合理利用。

隔障设计应如何改进?

推行动物友好设计,兼顾动物福利与观赏效果

“不管是电网,还是池塘等隔障手段,利用的是动物的恐惧心理。”马可介绍,目前国际上更推崇动物友好设计,采用对动物没有任何伤害的方式来隔障,让其在没有安全威胁的环境下成长,但这也往往会带来参观模式的改变,“比如用玻璃,参观效果可能会差一点。”

此外,在动物园的步行游览区,也可以将动物饲养在全封闭的网笼里。“不是说用一个铁笼子、铺水泥地,把动物禁锢在里面,那是落后的观念。”马可解释称,应该按照动物自然栖息地和生态环境中的社群关系形式进行展示,从传统动物园中展示动物个体的模式转变成由动物和周边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化展示模式。

马可建议,动物园的场馆设计师应多了解动物园友好设计范畴,“其中有很多设计原则,告诉我们如何在设计场馆、达到游客观赏效果的同时,兼顾动物福利,寻找到那个平衡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