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歇斯底里的劲头,那种摧毁正常伦理观的戾气,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反应。
近日,一段“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聊天记录截图引起网友热议。据报道,在被曝光的聊天记录中,父女二人因为一万元的生活费产生争执,随后女儿在聊天群内发布了辱骂父亲的内容,该聊天记录被人发布在了社交平台。
看了这段聊天记录,网友惊讶于父亲跟女儿说话如此卑微、女儿跟父亲说话如此趾高气扬。对此,网友众声谴责当事女留学生,认为她是巨婴,是白眼狼,是不孝女;也有人在同情当事父亲的同时,认为他该承担教育方面的责任,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
在笔者看来,这些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未必真正说到了点子上。从当事女生显现的症状看,她更像一个该“吃药”的“病人”。那种歇斯底里的劲头,那种摧毁正常伦理观的戾气,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反应。即便她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疾病”,起码需要看心理医生。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女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不是单纯的家庭背景所能造就的。打量这起事件,需要“邀请”不同的专家进行会诊。它关涉教育,关涉社会学,还关涉心理学,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学等,不能简单地仅靠教育专家来“开药方”。
一定程度上说,当事父亲令人同情——一个在大城市有体面工作的人,家里却有此等子女,的确不体面。但这名留学生也何尝不令人同情,不是同情她的怪异反应,而是同情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形同病人,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还好,当事女生已表示,她对自己发布辱骂父亲的内容感到很后悔,现在已与父亲和好。对于网友的批评,她表示接受,并且认识到了错误。这是好消息,但愿她真正后悔并来一场心灵的忏悔。但这起事件激起的舆论涟漪并未消散,还需专业人士好好剖析这个“极端”案例,让社会都来“反刍”和引以为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