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李女士自从退休后就天天打麻将,几乎每天都要打上五六个小时。
上周李女士打了一下午麻将,吃完晚饭后又继续奋战,结果上完厕所起身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胡志鹏提醒,水管堵塞,水质会变差;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血管堵塞,身体会损伤。血栓是血管堵塞的罪魁祸首,如同游走在血管里的幽灵,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1.它是堵在血管里的“杂物”
通常,血栓可以分为动脉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两种类型。说到动脉血栓,我们都比较了解,比如常见的脑梗、心梗都是它惹的祸。其实,比起动脉血栓,静脉血栓隐秘性更强,被喻为“最隐秘的危险杀手”:有人长时间乘车、坐飞机也会引发下肢血栓,有人做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也会引发血栓……就连办公一族的久坐都成为诱发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小小血栓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如果把血管比作一条条的水管,那么血栓就是水管里的‘杂物’。血栓可以伴随血液而全身‘游走’,如果到达一些比血栓的直径还小的血管时,或者当人体血液出现问题,比如血液黏稠度变高或血流速度变慢,血栓就容易把血管堵住。一般来说,静脉血栓主要好发在腿部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见;动脉血栓易堵塞心血管、脑血管、周围动脉。”胡志鹏解释。
2.血栓爱找这些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血栓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胡志鹏提醒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
长时间吸烟、高脂饮食人群。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妊娠晚期的准妈妈和产后1~2个月的新妈妈;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增强的人。
肥胖和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3.这些早期信号要知晓
虽然血栓形成的时候往往不易察觉,但是有些信号还是可以提示和预警的。
•经常出现眩晕。脑血栓发作前,70%的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如果感觉最近出现眩晕的次数较多,在排除颈椎病、高血压等疾病之后,就要考虑是不是血栓引起的。
•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典型症状是下肢肿胀。深静脉堵住后回流不畅,患侧的腿就会肿起。
•手脚发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还可能会引起腿疼、跛行、脚发凉等;如果锁骨下动脉堵塞,会出现手凉、冬天手发紫、干活手没劲等。
•胸部发闷和疼痛。血栓如果掉落并随着血液流入肺部,会使患者出现胸部发闷和发痛的现象,需及时就诊。
4.动起来,血栓不上身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静脉血栓风险就会增加。所以,要想血栓不伤身,就要动起来,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降低血栓的形成风险。“临床上老人彻夜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觉腿麻想动时,可能已出现血栓。”胡志鹏提醒。
假期长途旅行坐车、坐飞机时,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如受条件限制,坐着时也可以尝试做踮或勾脚的动作,可以锻炼小腿肌肉,加速血液的循环与流通。
办公桌前久坐者,尤其是弯着膝关节的,建议花一点时间站起来,伸展腿部,并且在附近走动一下。还要减少跷二郎腿的习惯。
5 这样做保持血管年轻态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血管老化,胡志鹏建议大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
杜绝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腻。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
运动能增强心功能,起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还能把血液中的“坏”物质代谢掉。
除了调整饮食、注意运动外,部分血管硬化患者还得遵医嘱使用降血脂、预防血栓等药物。通过这些药物能稳定血管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尽可能避免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高危人群每年做血栓筛查
有血栓高危因素的人,特别是家里有静脉血栓病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深静脉血栓检查,如深静脉超声检查等。一些中老年人或者动过外科手术、血管受过损伤的人群,也应定期检测有无血栓形成,如果存在病变情况,则要尽快采取措施。(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