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博湖9月24日电 (胡嘉琛)湖水中,连片芦苇随风摇曳,在远处沙地映衬下,显得格外有生命力;观光船上游客手端相机捕捉着各种鸟类掠过湖面的精彩瞬间……九月的博斯腾湖,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其水源来自山脉积雪融水,湖中养育着32种鱼类。博湖县,因湖而名,依湖而兴;博斯腾湖水域面积占该县总面积超4成。
近年来,博湖县不断加大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力度,并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通过“绿色经济”将该县打造成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大公园”。
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建有近50座特色主题蒙古包,使各地游客能近距离体验游牧生活、感受东归历史。 富田 摄留住绿水青山的底色
9月,博斯腾湖中睡莲已过绽放期,透过清澈湖水仍可见其茎蔓的茁壮。博斯腾湖有着全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优渥自然生态资源的背后,离不开当地不断加大的生态保护力度。
“近年来完成了博斯腾湖大湖西岸截污工程、农田排水集中综合利用等生态治理工程并投入使用,农田排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实现入湖‘零排放’,博斯腾湖整体水质实现稳中向好。”博湖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东亮说。
李东亮介绍,博湖县科学划定畜禽、水产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完成县域企业“退城入园”、养殖小区退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发展战略,当地还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用于周边林地绿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博湖县通过实施禁渔期专项治理,采取人工增殖放流,加大渔业法律法规宣传,使博斯腾湖内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推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大芦苇是博湖县良好生态的写照,依托此打造的景区逐渐成为游客“打卡地”。 富田 摄全域旅游红利持续释放
记者在博湖县莲海世界景区看到,一段木栈道架于湖面,两侧芦苇高约四五米;不时可见鸟类展翅从芦苇荡中飞出。据悉,博斯腾湖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芦苇面积达60余万亩。每年深秋季节,候鸟迁徙离开之后,当地便会进行芦苇采收活动。
“芦苇有着改善水质、防风固沙的作用,也可用于造纸。”博湖县优众合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韩建波介绍,随着旅游业发展,当地衍生出了“芦苇作画”“芦苇手工艺品”等业态,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会出口至国际市场。
近年来,博湖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十三五”期间,该县累计投入17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众多景区逐渐成为周边民众“旅游打卡地”。
在博湖县大河口景区,一个个蒙古包外形的民宿“别有洞天”,内部陈设整洁精致,且配备空调及独立卫生间。“景区的业态不断丰富,游玩类目增多,住宿条件及服务质量也在提升。”新疆博斯腾湖旅游有限公司大河口景区经理高凤侠说。
高凤侠介绍,夏季是景区旅游旺季,单日游客量在1万人左右。该景区夏季员工有400人左右,而依托景区建立的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达1000余人。“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众多冬季旅游项目,从‘单季游’向‘四季游’发展。”
据悉,2019年9月,博湖县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12月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博湖县乡村旅游点达18个,星级农家乐63家,特色民宿21家。
博斯腾湖拥有我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庞大的野生睡莲群与自然芦苇傍水而生,“莲海世界”因而得名。 富田 摄非遗为全域旅游增色
博湖县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而且是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县,素有“萨吾尔登的故乡”之称。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此举使更多人了解并走近了非遗,也使得全域旅游有了更丰富内涵。
记者在大河口景区看到,景区设有民宿文化体验区、民俗非遗产品制作销售区、民俗非遗文化展示区、民族特色美食餐饮体验区等四个功能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东归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示、特色餐饮、表演互动为一体。
“这里的民宿很有特色,有蒙古族元素的同时又不失现代风格。在这还能欣赏到独具特色的演出和音乐,品尝到蒙古族特色美食,感受到民族非遗文化,住在这里别有一番乐趣。”乌鲁木齐游客刘小杰说。
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战立军介绍,该县不断加强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实施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向游客开放。推进了文化和旅游业态深度融合。
三位非遗传承人在新疆博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表演。当地将保护并传承非遗融入全域旅游发展。 富田 摄据悉,博湖县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民间艺人通过带徒传艺,已培养了一批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