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双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之路在何方 2022年将全面推行电子驾驶证 你申领了吗? 教育就是多给生命一条路 家政纠纷自认倒霉还是诉诸法律?法官这样说 新冠疫苗要打加强针吗?过敏人群和儿童能接种吗?官方全面答疑 调查:谁是“饭圈”文化背后的操纵者 通讯:搬进蒙古包看电视 内蒙古大草原“点亮”幸福生活 实时电磁导航设备让医生开着“GPS”做手术 为境外电诈团伙“洗钱”13人被抓 太阳可能在100亿年后“死”去 劳荣枝故意杀人案明日将再次开庭 猫的花纹哪来的?由胚胎基因表达差异决定 从1200公里到10公里 动物保护者与野生东北虎豹的距离 华北中北部等地多雷阵雨 “康森”将于9日移入南海 扮名媛:假作真时真亦假 残疾人康复事业快速发展 基本康复服务广泛覆盖 可溶解智能手表问世外壳在水中40小时内溶解 云南警方通报“建水女生被打”案件进展 网络微短剧良莠不齐 流量之下优质内容才是关键 跨越数字鸿沟 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线上线下全面开课 回乡创业,不只是情怀 上海川沙一酒店内女子被杀?谣言!造谣者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 花几元租号就可绕过游戏禁令?技术手段防沉迷是终点吗 避免“丧偶式育儿” 育儿假如何不只是“看上去很美” 海南海口海警局查获20艘涉嫌非法捕捞作业渔船 杭州两套估价千万房产1元起拍 原主人为“红通”嫌疑人 江苏沭阳: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 部分8.8元包邮充电数据线存安全隐患 远离“成功焦虑”,遇见快乐职场 今天北京多云“控场” 西部北部有雷阵雨“叨扰” 受台风等多因素影响 广东近期天气将不稳定 落实就业去向3.01万人!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再遇旱年,乡亲们的“水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处罚寻因 为民用心 高速交警执法服务全程 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开幕 约9000年前中国南方先民已会酿酒 宁夏1镇10村拟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女子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诈骗上千万 获刑14年 中国官方:中秋、国庆假期不提倡聚集聚会 黄河源头首次近距离拍摄到黑颈鹤孵化影像 广州本次疫情感染者均在潜伏期内主动排查发现 是什么令农村青少年沉迷手游 官方谈灭活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保护力: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 “联合国总部搬迁西安”诈骗案等入选西安新城法院2020年十大典型案件 截肢女子上海圆了“妈妈梦” 苏鲁皖警方尝试“合署办公”:一个警务站消除三省交界治安盲点 构筑消费者安心消费“防火墙” 我国消费者满意度稳步提升 教培机构转型有路,“跑路”无门 丹江口水库水位再创历史最高 防洪效益明显 中国专家提出新的家族史评分系统 可预测乳腺癌化疗疗效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关注学生双减负: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之路在何方

2021-09-08 09:07:56来源:光明日报

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之路在何方

安徽合肥师范附属第三小学,轮滑社团的同学们在训练。新华社发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新华社发

【新闻调查·关注学生双减负9】

又一个新学期到来了,随着“双减”政策出台,中小学生们奔波于家庭、学校、培训班之间的脚步,开始有了改变。

近些年来,校外学科类培训如同一股强劲的浪潮,将许多家庭卷入其中。无论孩子成绩如何,家长们都在或焦虑、或无奈的情况下横下一条心,“拎”着孩子往培训班里冲,“内卷”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常态。校外学科类培训成为许多中小学生“标配”的背后,是教育培训行业的“野蛮生长”,是被紧紧束缚的孩子和焦虑不断升级的家长。

“双减”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行作出严格规范,一系列配套措施随之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1、“家家都上培训班”正在成为过去时

在一篇校外培训机构相关话题的网络文章留言区,一位名为“山水有相逢”的网友感慨:“天下苦培训班久矣!”

姚婷的女儿正在北京西城区上初中二年级。回想起这些年女儿的课外培训路,姚婷说:“真是一把辛酸泪,不堪回首。”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语、数、英加上一门乐器,每周各上一节课,一个月的培训费就在5000元左右。到了初中,还要报物理、化学等学科,一对多的课程学费是450元一节,一对一课程是900元一节。“每次报个班,都要一次性交三五万元,我们也是咬着牙交这笔钱啊!”姚婷说。

培训班的效果如何?过度商业化的学科培训“卷”走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和全面发展的机会,也“卷”走了家长们的钱,“卷”得他们越来越焦虑。而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效果却非常有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在一次演讲中提及,自己在清华大学教研究生数学,但孙子的小学奥数题有些他都不会做。王文湛说:“它不是数学,是技巧,跟变戏法一样。”

北京朝阳区的学生家长高伟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总结这些年的补课感受,他认为,培训班让孩子“制胜”的“法宝”,无非是两个:一是让孩子超前学、超进度学;二是让孩子学习“套路”并大量重复训练。

短期来看,“套路”可以让本来成绩一般的孩子找到提升成绩的“捷径”,但从长远来看,孩子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校外学科类培训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过度商业化的学科类培训会导致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在金钱诱惑下丧失公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商业化教育培训机构运行的逻辑与人的成长发展逻辑相抵触,导致人的健全成长受阻,加剧了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势在必行。

“双减”意见出台,“家家都上培训班”的场景正在成为过去时,姚婷表示双手赞成:“这太好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校外培训就是浪费钱、浪费时间,还破坏亲子关系,我们小时候不是这么过来的,不也考得挺好吗?”

2、停课、退费,一个行业正集体转向

北京东城区崇文门新活馆三层聚集着多家培训机构。一个工作日,记者看到,钢琴、舞蹈、书法、机器人编程等培训机构都在正常营业,门口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往来顾客介绍课程。而旁边某英语培训机构则大门紧闭。

不久前,坐在这家英语培训机构门店外的庞大家长队伍曾是这里的一道风景。

记者敲开这家门店的大门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告知,“双减”政策公布当天门店就停止了培训,目前已完成400多名学员的退费工作,公司下属的很多家门店已经在准备着向素质教育培训转型。

“双减”意见要求“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是原先校外培训的主要时段。“双减”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双减”意见公布之时正值暑期,各地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宣布停止义务教育阶段暑期学科类培训。

随后,一些试点地区陆续颁布执行“双减”意见实施细则,将学科类培训严格控制在合理空间内。

比如,北京市“双减”措施规定:严控学科类培训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目前,只有周一至周五的规定时间段可以进行学科类培训,而培训的目的则从过去的“培优”变成了“补差”。

近日,北京市各区正在分批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只有“白名单”内的校外培训机构才可以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学科类培训。

“双减”意见中规定了多项“严禁”事项——“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双减”意见还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一些资本快速退去,很多机构开始进行人员调整。

近些年,朝着商业运作方向狂飙突进的校外培训行业终于缓了下来,转而寻求新的出路。

3、调整培训方向,转型方有出路

方向已经明晰,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储朝晖认为,从“围着学科提分”转向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真实需求提供有效服务,这是培训机构转型的大势所趋,也是关键所在。

“双减”意见公布后,数十家教育培训机构均发布声明,表示将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意见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他们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或成立素质成长中心,专注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要求;或把重点放在语言培训、留学指导、考研考证、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拓展。

光明日报近日所做的一项“‘双减’之后家长还会不会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友中,超过八成的家长愿意给孩子报音乐、体育、美术等非学科类的素质教育培训班。

在北京市丰台区合生广场,记者看到,儿童体能训练、轮滑、武术、乒乓球、拳击等培训班都非常火爆。家长张维刚给儿子报了拳击培训班,他说:“小孩子嘛,搞搞体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转向素质教育外,成人职业教育也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火热赛道。成人职业教育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同时有着大量的社会需求。最近,某知名教育集团就上线了新版App,覆盖成年人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等多类职业教育。

来不及做过多感慨,转型已经在路上。从事校外培训多年的张静说,很多培训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出路,校企合作、营地教育、成人教育、智能硬件、教育科技等都有可能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静对记者说:“对于我这种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的从业者来说,今后在网络上培养自己的人气,当网红、做个人IP,或许也是一条可选之路吧。”

王文湛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国家鼓励强化语文,开展书法、阅读、古诗词、演说等培训,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以及音乐、美术等培训领域大有发展。”

转型前景广阔,但也有人提出自己的担忧。猿辅导内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些机构和老师的培训思维已经固化,向素质教育转型非常困难;家长是否会为素质教育课程埋单,还涉及教育评价体系的调整、思想观念的转变等诸多问题。

也有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人员担心未来就业问题。对此,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全面部署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已为需要转岗改行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储备了充足的岗位资源,还将联合相关社会和企业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从整体看,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创造性、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在未来更具备优势,“教育行业发展终究要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储朝晖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