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体检“代检”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张涛
7月中旬至8月初,媒体记者暗访发现,在利益驱使之下,一些人员违规在百度贴吧、腾讯QQ、知乎、豆瓣等平台发布“代检”推广信息,代检一次费用少则一两千元,多则上万元,宣称业务涵盖普通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单位公务员体检等。
入职体检是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体检代检服务,由“枪手”代替入职者检查全部或部分体检项目,收费不菲。体检“代检”有违契约精神,构成对用人单位的欺诈。一些身体条件不符合岗位需求的求职者,虽然通过“枪手”代检顺利入职,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一些患有从业禁忌传染病的人,通过代检违规从事餐饮、食品、美容美发等工作,更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风险隐患。
体检“代检”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据业内人士介绍,2007年左右,代检生意尤为火爆,甚至出现一线城市“枪手”们忙不过来的现象。后来,随着国家要求不得强制乙肝检查,医院逐步规范体检流程,代检行业越来越难做。不过,正如有“枪手”坦言,只要“市场”需求存在,体检代检依然屡禁不绝。
遏制体检“代检”,需要多方协同发力。首先,要提高违法成本。“枪手”代替体检作为一种舞弊行为,涉嫌欺诈、非法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同时,伪造身份证、健康证、医院证明等,还会涉及其他犯罪行为。为了躲避平台治理,代检中介在发布广告时,往往特意将联系的QQ号、微信号、手机号夹杂在文字当中,并以字母代替或用特殊字符间隔,以此骗过平台的关键词筛选。有关部门应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线上,通过代检广告顺藤摸瓜,揪出幕后“枪手”,依法予以严惩。
其次,要规范医院流程。“枪手”之所以能在医院、疾控中心一路绿灯通过体检,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检测机构没有严格把关,认真核对体检者身份信息,给了其可乘之机。相比之下,有的医院通过给体检表的个人照片盖骑缝章、给体检者系上带有名字的腕带、通过身份证扫码机器核对本人信息等办法,确保每个体检者的信息真实有效,这种做法值得各个检测机构借鉴。用人单位在与医院签订体检协议时,不妨约定院方防范“代检”的义务,一旦发现有员工蒙混过关,可以依据协议向医院要求赔偿。
此外,要消除就业歧视。体检“代检”的板子不能只打在求职者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种种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才迫使一些求职者出此下策。《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早在2010年,人社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就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但时至今日,仍有个别企业要求入职者签字“自愿”检查乙肝五项。
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及时纠正违规体检行为;同时,加强健康常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乙肝等病毒携带者,从而消除歧视门槛,让更多求职者可以坦然面对入职体检,从根本上遏制体检“代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