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锡林郭勒7月28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上“80后”小夫妻:“花式”创新非遗文化察干伊德
作者奥蓝
在中国察干伊德文化之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80后”额日和木巴亚尔挺出名。他和妻子开了一家奶制品小作坊,把传统奶食品制作做出了新花样。
察干伊德是蒙古语,意为白色的食品。传统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由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味道醇香、营养丰富。正蓝旗早在元、清朝时就是皇室的奶食品供应基地,这里的奶食品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2014年8月,正蓝旗察干伊德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额巴(左一)正在为前来参观的牧民朋友介绍产品。 受访者供图额日和木巴亚尔(以下简称,额巴)和妻子乌日根木勒都是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家庭的孩子,外出求学工作多年后,于2012年返乡创业,专注于蒙古族传统奶制品的制作。
“我们刚回来时只做传统蒙古奶酪这一种产品,也就是当地俗称的奶豆腐。那时候连产品包装都没有,只能依靠价格去竞争。”额巴回忆说,最开始几年虽然起早贪黑、销售情况也不错,但收益并不理想。“身体的劳累也让我们没有精力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为额巴一家三口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消费场景变了,我们当然也要变。如今我们不仅只想把产品卖到周边地区,还想卖到更远的地方、更广泛的生活场景中。”2015年,额巴改变了经营理念,他们将鲜奶日消耗量从之前的4000斤降至几百斤,把精力投入在新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上。“南方的消费者没有喝蒙古早茶的习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们没有吃传统奶酪的爱好。所以,我们得创新。”
如今,额巴在当地打造了一家品牌展示店——苏太奶酪小镇。奶酪、奶片、黄油、奶糖、稀奶油……20余种产品的原材料都是鲜牛奶。配方、口感、产品形态、包装……每一种产品都有创新理念蕴含其中。
图为乳清棒棒糖。 奥蓝 摄“苏太”(蒙古语,意为含有乳成分)是他专门注册的商标,还特别设计了品牌logo。“产品包装设计是个波折又费劲的沟通过程。我们当地的设计公司了解草原文化,但是产品设计的专业能力不太好,外地公司正好相反。我们权衡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外地的设计团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传统手切奶酪片的销量很不错。“我们改变刀法,把传统的方形蒙古奶酪切成特别薄的片。虽然只是形态的改变,但是应用场景就变了,从早餐桌上的主食变成了休闲零食。”为了配合不同场景,额巴还特意制作了两种包装,一种是牛皮纸袋,一种是颇受游客青睐的蒙古包形状。他介绍:“我们还在包装上特别印制了扫码听歌的二维码。这样,音乐和美食就结合在一起了。”
图为经过了4代设计改良的乳清糖包装。 奥蓝 摄新研发的鲜奶糖、乳清糖销量也很不错。“我们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老师提供的传统配方上做了调整。目前产量不大,我们想先把基础打好。像乳清糖的外包装我们已经改进到第四个版本了。”
这几天,额巴的企业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的传统酸奶嚼克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研发项目已经立项,并进入研发阶段。“想让这个产品进入烘焙业,作为欧洲稀奶油的替代品。这一次,我们采用定向发酵的方法,提升有益菌种的比例。与传统发酵方式相比,品质、口感都是可控的。下一步我们想合作在正蓝旗建一条稀奶油的工业化生产线,如此一来,我们的生产环境就会更正规了。”
图为正在举行的奶食节上,游客正在选购。 奥蓝 摄额巴的生意蒸蒸日上,但他也有很多发愁的事情。“周边正规的大企业并不多,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员工也很难找。我们想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能独当一面的工作人员,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
2020年,苏太食品成为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额巴又多了一重责任:以带头人的身份,推进察干伊德在更广泛应用场景中的食用、强化察干伊德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图为黄油,包装简约而精致。 奥蓝 摄如今,为期一个月的正蓝旗奶食节正在举办中,额巴协助正蓝旗文化馆和正蓝旗察哈尔奶食协会组织了奶食评比活动。“我觉得我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就是很好的传承与推广。这样的带动性也是很强的。当地不少奶制品小作坊都有了产品包装的意识。”
“通过这种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开发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能够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是我们下一步新品开发的衡量标准。”乌日根木勒在与客户交流中谈论着对未来的展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