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黄山7月11日电(刘鸿鹤)7月10日,在安徽省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卫生室里,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驻村医生”徐晓婵像往常一样接诊,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些来“问诊”的村民每个人都送来了自家的土特产,因为这是徐晓婵在清溪村和爱人张建明在十里以外徐家村做“驻村医生”的最后一班岗。
“徐医生这个人太好了,她对每个人都很好,他们要走了,我真的不舍得。”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乡村民洪桃花有些激动地说。
7月10日,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乡徐家村村民为驻村夫妻医生送来了《厚德仁医 一心为民》书法作品。 樊成柱 摄璜尖乡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与浙江省淳安县交界处的深山里。最偏远的清溪村村民如果生病,需要步行6公里到璜尖乡卫生院看病,一旦有突发性疾病或意外,紧急救治很难得到保障。“我家有两个老人在家,徐医生对我们老人很照顾,我们在外面打工,有他们在这里看着,心里比自己照看还踏实。”村民汪来源说。
2019年7月,徐晓婵和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爱人张建明一起报名参加了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同时也把刚满7岁的女儿张清语带到了“深山老林”,这一“驻”就是两年的时间。
临别前,12岁杨子豪将采来野花送给徐晓婵。徐晓婵把巡诊日期定在周三、五,这样方便开车带住校的他回家。 樊成柱 摄“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把孩子带过来,毕竟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张建明说,“我和爱人来到璜尖乡后,觉得这里的民风淳朴,环境优美,虽然是偏远山区,但教育资源并不落后。如果让孩子过来,对她的成长肯定有所帮助。”
7月10日,张建明与徐晓婵最后一次以“驻村医生”的身份来探望行动不便的老人。 樊成柱 摄在跟着爸爸妈妈“驻村”的两年时间里,转眼间张清语也到了九岁,虽然皮肤已不像刚来时那么白皙,但身体更加健康,性格也更加地活泼。两年来,青山绿水成为张清语快乐成长的第二课堂,她在大山里也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由于她放学比较早,而我们下班时间又比较晚,所以她放学了经常是自己写作业,或者去村民家跟好朋友一起写作业、玩耍。”徐晓婵笑着说,“这两年,孩子的独立性得到了很大锻炼,也更加地自律、自信。很庆幸当初把她带在身边的决定。”
7月10日,临行前璜尖乡清溪村村民自发把自家土特产送给徐医生并执意送到车上。 樊成柱 摄据了解,黄山市璜尖乡共有三个村,其中有两个村是村医空白点,没有医生更没有合格的村卫生室,当地村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医学常识也比较匮乏。“村里有很多老人得了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但他们并不在意,或者药吃完了就没药吃了,可以说是‘缺医少药’的状态。”张建明说,“这些慢性病得不到控制,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
了解璜尖乡的情况后,张建明和徐晓婵便担起了当地1400余名村民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在“驻村”的700多个日夜里,徐晓婵夫妻俩从无到有,建立了标准化的村卫生室,走遍了璜尖乡每一户村民家。除了日常诊疗、公共卫生管理、健康宣传以外,他们还对每一位村民进行慢性病以及重大疾病的筛查,并建立村民健康档案。
“其实我们在这里两年了,在基层最主要的就是预防医学。可能看的病没有那么多,病人数量也没有那么大。”徐晓婵说,“但我们把这个地区村民的健康状况掌握了,然后进行一些相应的宣传,去预防他们容易出现的疾病,或者对已经出现疾病的人,预防他们以后不要加重,不要出现并发症,这是我们作为基层医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10日上午,张建明和徐晓婵带着女儿到各个村里去做最后一次随诊,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药,叮嘱他们保重身体。老人们更是双眼含泪,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7月10日,三胞胎姐妹程南、程西、程北来送张清语,当时程北哭了,张清语摸摸头安慰她还会回来看她。 樊成柱 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徐晓婵一家看着乡亲们送来的土特产,一双双不舍的眼神,一个个深情的拥抱……他们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行驶的车辆停了一次又一次……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抗洪……这些与村民共同经历的一件件大事,让徐晓婵夫妇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们驻村的这两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这些是我们很难忘的。在他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正好在这,我觉得这就是缘分。”徐晓婵说,“我们与村民们在这两年里在困难面前同舟共济,他们把我们当成村民,当成家人。我告诉他们,我这次是‘离家’而不是‘回家’,我会经常回来的。”
7月10日,来送行的村民围在徐晓婵的车前依依不舍。 樊成柱 摄据了解,2019年7月,安徽省针对全省范围内存在的少数村无村医或无合格村医问题,启动了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从省、市三级医院选派113名骨干医生驻村帮扶2年,加上各地通过村医返聘、邻村调剂、乡镇卫生院选派等方式增派55名医生驻点,全省168个村医“空白点”得以全部消除,并在村医“驻村”期间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一名合格的村医,继续为当地百姓进行医疗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