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度沉溺看上去很美的“慢就业” 高考志愿填报莫被“服务”带偏 背井离乡的象群,想告诉我们什么 广州一项调查揭示: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 广州荔湾保障疫情期间燃气封闭、封控区稳定供应 云南省地震局:双柏5.1级地震后或还会有4级余震 银川“降门槛”纾解新市民等群体住房困难 三孩妈妈关注什么?受访者称降低教育成本等是焦点 34℃!今日白天北京“主打”晴热暴晒 午后闷热需注意防暑降温 专家关注单侧耳聋 呼吁各方携手加大研发力度 多平台现“高仿”基金经理人账号 投资者应理性投资 北京高考结束 成绩将于6月25日公布 华南南部等地有明显降雨 黄淮等地有高温天气 在“高风险区”的环卫工:爬楼收垃圾 工作量约为平时的5倍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2例 其中本土病例9例均在广东 郭又元:做新时代民众信赖的消防员 深圳九价HPV疫苗摇号中签率不足2%,“一针难求”困局何时打破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快递小哥! 我们需要对亚洲象有更多了解 让孩子远离“线上引诱” 象群到哪了?前行的路又在哪里?——追踪云南野象北迁 花几万元咨询填志愿 能换来更好的人生吗 衡中高考家长大军缩影:有母亲陪考三天,老父亲盼女儿考军校 走近客服人员:他们工作状态如何?权益该如何保障? 医学专家:中西医并重融合守护后疫情时代全球健康 “无烟列车”全面覆盖时机已经成熟 7岁男童独自在酒店隔离 “临时爸爸”洗衣喂饭任劳任怨 盲人大学生的毕业季:相信教育能改变“被照顾”的命运 网络平台也应推出“老年人模式” 直击山西代县大红才铁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 云南北迁象群小范围迂回迁移 现场持续降雨存地质灾害风险 罗翔刷屏:年轻时的怯懦并非不可弥补 云南双柏5.1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 通讯正常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可预报性 守护再升级,“伊利营养2030”全面启动 欧锦赛热身赛:葡萄牙4:0大胜以色列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日用品会有通胀风险吗?专家解读来了 澳大利亚棒球队宣布放弃参加奥运资格赛 宁夏平罗: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北京推动职称制度改革 档案人才可自选代表作参评 宁夏规划投资逾180亿元保护生态安全屏障 通讯:内蒙古儿血病房里的一堂音乐课:风雨中的一抹彩虹 广州白云机场劝返不符合离穗规定旅客超5000人次 安徽全椒警方侦破一起特大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件 哈尔滨太平海事处助力客运公司开展水上联合应急演练 广东检方去年以来共对2017件案件组织听证活动 “一滴血”找回失散18年的亲人 江西去年参与无偿献血46万余人次 献血量达156.8吨 广东顺德244名港澳航线船员100%完成疫苗接种 高考结束,这八条请牢记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别过度沉溺看上去很美的“慢就业”

2021-06-11 09:07:04来源:中国青年报

别过度沉溺看上去很美的“慢就业”

2021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人。进入6月,距毕业生离校近在咫尺,然而,在如此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与不少辅导员催促毕业生尽快找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生非常淡定从容地加入晃晃荡荡的“慢就业”行列。

其实,“慢就业”在过去也不是没有。15年前,笔者正上大四,学院在最后一个学期为毕业生专门组织了就业指导讲座。主讲者是学校的就业办主任,他殷切地告诫毕业生们,就业形势严峻,大家都要抓紧时间,别在学校里“晃荡”了。可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告似乎起不到多大作用,很多学生依旧该干什么干什么。

在当下舆论的定义中,“慢就业”与“正常就业”似乎成了相互对立的名词,在一些成熟的职业人眼里,年轻人晃晃荡荡,不赶快就业,总会有点“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的感觉。只不过,在大学生“就业难”又赶上疫情的时代,舆论对“慢就业”也多了一些相对宽容的空间。

从学校来看,就业部门需要统计“就业率”,有考核要求,学校从大四第一学期就打响了“就业战”,及时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第二学期从3月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统计、上报就业情况,学校巴不得每个学生都能“快就业”。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不着急找工作各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不得不选择“慢就业”;有的是找不到相对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有的是对考研、考碗、考编等抱有一种“执念”,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即使已经离校了,也不愿意将就着找份工作,准备继续二战、三战;还有些毕业生或是畏惧用人单位996压抑的工作方式,或是为了逃避单位复杂的人事关系,宁愿多晃荡些日子,也不愿意过早加入“上班族”大军。

于每个个体而言,快与慢似乎并不能成为衡量就业好坏与成败的绝对标准。按照职业发展过程来看,毕业后的三到五年时间,都是毕业生与这个社会磨合的过渡期、动荡期。一些年轻人对待工作的看法,需要一个成长、转变、成熟的过程,还有的年轻人需要在“慢就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认识自己,着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个社会。

何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不会一蹴而就。记得笔者在研究生毕业时,相较于其他同学而言,和用人单位签约算是较早的,但工作不到一年,因为不适应单位的工作环境,不得不选择辞职,又加入择业大军。很多时候,合适不是靠主观上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的,而是靠实践总结出来的。毕竟,每份工作都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每家单位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考核标准,只有进入工作环境中,在岗位上历练实践一段时间后,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

再者,选择一份工作,最终都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在刚毕业时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往往只会看到工作的某一个方面,要么图稳定,要么看薪资高低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发现有的工作需要经常加班,有的需要经常出差,有的考核压力太大……还有一些因素是之前择业时都没想过的,只有通过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表面上看,年轻人刚毕业,还没有买房买车的贷款压力,大都处在“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状态,还有人因为有家长的接济,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那种紧迫感,晃晃荡荡地“慢就业”似乎对个体影响并不大。

但是,“慢就业”并不等于不就业,很多工作都会有年龄的限制,一般35岁就是一道坎儿,而通过“试错”找到适合的工作,也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的,每个人的青春毕竟有限,允许年轻人“晃荡”的时间也不会很长,频繁地跳槽往往意味着总是从头再来,并不能在一个行业、一份职业中积累深度的成长经验,也会给用人单位一种浅尝辄止、不够踏实的感觉。

这个社会选择一直“啃老”的人是少数,这类人往往也要经受世俗目光的另眼相看,多数人终归要锚定一份工作,不仅为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慢就业”看上去很美,但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社会现实,不如找个时间认认真真地审视自己,适时地为“晃晃荡荡的青春”承担起一份责任。

胡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