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4个实验室日检测产能达12万管 专家解读亚洲象群北迁:“象”往何方?有何影响?有无方案? “彩云”影响南海东北部海域 华北南部黄淮等地高温 今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400亿件 成德眉资先行试点 四川省异地就医备案线下跨市通办正式启动 银川市金凤区获评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高考期间考生可免费乘坐公交 送你“高考饮食宝典”:考前冲刺别乱补,三餐规律主食吃足 互联网航班助力宁夏文旅直上云霄 2020年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平均总量偏多95.1% 广西将实施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漓江“洗脸” “作业写完了没?”广州医生核酸检测“偶遇”儿子 发出“灵魂拷问” 济南警方采用“无害化”焚烧技术集中销毁1吨毒品 长江下游举行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实战演练 中国气象局:预计今年汛期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山西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439.6万剂次 覆盖1260万人 广西启动2021年禁毒防艾宣传月 成立高校禁毒防艾联盟 广西加强与越南边境地区合作打击跨国毒品犯罪 青海实施康复机构规范分级管理 3万余残疾儿童受益 疫情之下广州人的“码上”生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现身广东龙川 吉林省警方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成效显著 报告:上海对30岁以下全球青年科学家吸引力格外突出 湖北荆门反诈专业队:一年拦下4.25亿元 徐州一辅警为防幼儿园门前堵车来回抱70多个孩子入园 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将开标 涉抗癌药、降压药等 广东举办虎门销烟182周年纪念日活动 河北保定4县遭受风雹袭击 520余公顷农作物受灾 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网红雪糕十元起步 造型成分标新立异 迈克尔:弹着吉他唱着high歌,运营着全球最忙会展中心之一 微光点点 聚而成炬——广州“战疫”一线的平凡力量 辽宁海警助力 收购非法渔获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宣判 南京高校留学生体验“草木染”感受中国文化 甘肃完成黄河流域36条重要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 今年我国龙卷风偏多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气象中心回应 “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小程序上线 高考在即 孩子出现焦虑怎么办 四川广安公布生态环境违法十大典型案例:一养猪场被罚30余万元 在岗发病返家途中死亡算工伤吗?法院这样判 西安城墙“金甲武士”用文言文劝导不文明行为 保护您的现金 为增长而投资 帮助您节省当前开支的五个简单提示 希望人们放弃汽车的初创公司 苹果进一步减少了供应链中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 ArcelorMittal SA重回供应行业 世界日清旨在成为全球植物性产品之王 德意志银行实施在家模式混合工作 嘉吉将开始销售用于奶牛的吸收甲烷的可穿戴设备 雀巢正在戒掉甜食
你当前位置:首页 >滨河经贸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2021-06-04 09:03:40来源:科技日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写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本报记者 李 禾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抓环保不负青山,促发展不负生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守护珍稀动物

6月2日,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记者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祁连山国家公园仙米片区,只见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白桦等高耸入云,一两个人都环抱不过来的大树随处可见;山坡上,紫色的马兰花正在盛开。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今年22岁的牛抓西文学是寺沟管护站的一名专职巡护员,巡护的东海沟共有102户牧民。他每天都要花4个小时,来回巡山十几公里。巡山时,除了关注病虫害和野生动物、排查火灾隐患外,还要跟牧民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知识和法律法规等。

牛抓西文学说,近年来,随着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保护力度加大,以及国家公园管理水平提升,智能化巡护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管控、数字化监控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我们经常能看到马鹿、岩羊、蓝马鸡等成群结队的出现”。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展示了两种可爱的“猫”,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和荒漠猫。

仙米林场场长胡岳说,通过网格化布设红外相机的监测,雪豹、荒漠猫、棕熊、赤狐等野生动物种类现身、数量增多。“6月2日上午,我们还专门布设一台红外相机,用来追踪豹猫。”

青海是“中华水塔”、全球生态系统调节稳定器,近年来,青海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连续15年呈递增趋势,2020年水体面积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水平;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增至10.04万吨,是2001年的近38倍;雪豹、藏羚羊、普氏原羚等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普氏原羚由20世纪末的不足300只恢复到3000只左右,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雪豹数量上升至1800多只。

科技支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的生态保护体系正在逐步完备。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等。

据初步测算,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约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90%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12个省份已开展国家公园试点,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2.3%。

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中,科技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柏仇勇说,“十四五”时期,将推进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按照天地融合、资源共享、全面覆盖、服务监管的原则,建立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通过部门共享、央地共建、升级改造等途径,优先在生态保护红线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建设生态质量监测综合站和监测样地样带,实现生态系统格局、生物多样性等多维度协同监测。

“我们还将强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810个县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结果作为转移支付资金下达的重要依据,引导地方改善环境和加强生态保护。”柏仇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