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5月2日电 题:上海乡村振兴:“吸金、吸智、吸青” 不落窠臼
记者陈静
“农业要更强,农村要更美,农民要更富”,上海的农村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探索新路径:不依赖生态优势,不落乡村旅游的窠臼,在凝神塑形的同时,“吸金、吸智、吸青”。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村之一——位于上海南郊奉贤区青村镇的吴房村,感受着这里的田园气息、桃源意境以及欣欣向荣的文创氛围。
在田心农创市集, 各种别出新意的黄桃元素工艺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汤彦俊 摄“三分灰、七分白”的粉墙黛瓦,蜿蜒清澈的小河、翠绿青葱的竹林、舒展繁茂的桃林……走进吴房村,海派江南的婉约一览无余。从鳞次栉比的繁华都市而来的人们瞬间被带入了“世外桃源”,涤荡尘埃。每逢桃花盛开时节,十里桃林灼灼芳华,仿佛飘浮着片片粉红云絮,掩映着白屋青瓦,如同人间仙境。
可是,几年前,这里却是“雨天走路一脚泥”的空心村、贫困村。回忆当初,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当时村中的宅基房或被空置、或生活着留守老人、或被低价租给外来务工者。管理杂乱环境和留守老人问题,一度让村里“很头疼”,高空置率的宅基房更成为了“沉睡资产”。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盘活这些沉睡资产,让老房子和土地流转起来,成为青村镇和吴房村不断探索的方向。
有趣的文创产品备受时尚青年的青睐。 汤彦俊 摄虽然有着高颜值的风景,但是,吴房村在乡村振兴中并不依赖生态风貌优势、不将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该村创新跳出“传统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思路,突出产业孵化“庄园基地”,着力打造乡村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作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吴房村乡村环境、黄桃特色农业、土地资源等现有资源优势,导入种子产业,获得发展优势,为乡村血脉赓续提供温床。
文艺青年在青创中心开设工作室,潜心创作。 汤彦俊 摄一系列努力之后,村里多年沉睡的资产被盘活,流转起来的老房子和土地给农户带来翻了几番的收入。村里的保安、保洁和保序人员吸纳了不少农民就业,给他们带去了薪金收入;同时,村民还能从承包地流转和宅基房出租获得租金,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分红以及村民自愿个体入股分红获得收益。一举多得的产业发展模式让昔日贫困村摇身变成了示范村,集体经济规模壮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大的改变。如今,这里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据了解,黄桃一直是吴房村的特色产业,在打造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衍生品制造一、二、三产融合的“黄桃+”全产业链中,上海市农科院专家驻村开展科研,形成产业发展智库,以提升黄桃品质和产量。吴房村还以黄桃联通第二产业,贯通第三产业。在田心农创市集,记者看到别出新意的黄桃元素工艺品、生活品,黄桃味啤酒、黄桃咖啡、桃花棒棒糖……这些有意思的文创产品备受时尚青年的青睐。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碰撞中迸发出别有韵味的火花。 汤彦俊 摄秦瑛对记者说,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吴房村抓住青年返乡创业的主要诉求,营造与城市创业所不同的有利环境:低成本、低难度、低起点,最大程度地给予年轻人发展空间,增大青年产业社区“公园空间”吸引青年人才。
以产业孵化“庄园基地”的吴房村不断吸引文创企业集聚。目前,有30多家文创企业在此办公。村里还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发展的温床。在吴房村有传统的江南美景,也有炫酷的芝麻街潮流公仔;有悠悠的花草香,也有黄桃汽水与摩卡的芬芳;在宅基房改建的民宿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摆放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碰撞中迸发出别有韵味的火花。
从鳞次栉比的繁华都市而来的人们瞬间被带入了“世外桃源”,涤荡尘埃。 陈静 摄在青创中心,秦瑛介绍,这里聚集着文创衍生品、文创设计、音乐制作等创业企业。在她看来,青年人的事业认同、价值认同、理念认同,为园区产业的迭代升级,为吴房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乡村振兴也给农村养老模式带来新变化。据了解,以前,住在老房子里的留守老人虽然不离乡土,但其实彼此隔离而孤独。盘活村里宅基房的过程中,不少老人移居颐养公寓,开启“互助式”养老生活,旁边还有提供健身、文娱等服务的生活驿站。老人们依旧没有离开乡土,和昔日乡邻一起生活,回忆往昔、共同娱乐。秦瑛说,老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采访中,青村镇方面告诉记者,今后,吴房村将不断创新发展,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诠释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青村样式”。(完)